第四節 當一回大哥(2 / 2)

當這對蘇聯夫婦在商場又是買羽絨服,又是買鴨絨被時,張曼新都慷慨解囊,主動替他們付款。因為他得知,這對蘇聯夫婦到中國來帶的錢不多,隨身帶來一些蘇聯絲綢,想到新疆賣掉以後作為回國的路費。此刻,他們身上會有多少錢呢?

這對蘇聯夫婦在北京遊覽了三天,幾乎跑遍了北京的幾個主要名勝古跡,而遊覽的全部費用,又都是張曼新掏的腰包。

僅在北京的三天時間,張曼新就為他們花費了一萬多元人民幣。

三天後,這對蘇聯夫婦要去新賴看望一個朋友,同時也把帶來的絲綢賣掉。

張曼新又盛情地邀請他們到銀川玩上幾天,並且給他們介紹,銀川是一千年前的西夏都城,名勝古跡很多,有方圓幾十公,裏的西夏王陵,有明代建築的玉皇閣,有清朝修複的承天寺塔,在同心縣還有一座始建於明朝年間是寧夏現存的規模最大的清真寺。這對蘇聯夫婦信奉伊斯蘭教,聽說寧夏有建築年代那麼久遠的清真寺,高興得手舞足蹈。

到了銀川,張曼新花錢把這對蘇聯夫婦安排住在當時銀川最高檔次的賓館。他由於忙,脫不開身,就叫朱寶蓮和蹦蹦陪著他們去遊覽。

最後,當這對蘇聯夫婦要去新疆,張曼新又派次戶彤彤陪同他們到了蘭州,並責成彤彤在蘭州給他們買好去新疆烏魯木齊的火車票,把他們送上火車。

就在這對蘇聯夫婦離開銀川時,他們在火車站台上與張曼新和朱寶蓮抱頭痛哭,“哥哥”、“嫂子”地叫著,難舍難分。

這對蘇聯夫婦回國後,立刻給張曼新來了信,大加讚賞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由衷地誇獎中國人的熱情好客,尤其為結識張曼新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大哥”而無比榮幸,表示一定要把他們這次到中國來的所見所聞告訴熟悉的人,並祝願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

張曼新當了這對蘇聯夫婦幾天的“大哥”,所付出的代價為二萬多元人民幣。

有人譏笑張曼新是個“傻瓜”。

張曼新聽了一笑了之。

其實,要說張曼新當這種“傻瓜”,還不單這一次。

張曼新在布達佩斯有個鄰居,是一對匈牙利夫婦,男的叫弗利,女的叫瑪麗婭。張曼新一家人與他們相處得很親密。瑪麗婭聽說中國是個東方古老的義明之國,尤其是首都北京,有舉世聞名的長城,非常渴望去遊覽觀光。

一天,弗利把他妻子瑪麗婭這個渴望已久的夙願說給了張曼新。張曼新一聽,脫口說道:“好呀,你們要是經費困難,來往的機票我包了!”

“謝謝,謝謝!”弗利見張曼新如此慷慨,用匈牙利語連聲表示感謝。

不久,張曼新不僅給瑪麗婭買了去北京旅遊觀光的往返飛機票,而且回國以後還帶她到銀川住了半個月。

那麼,張曼新為什麼這樣“傻”呢?

張曼新回答得很簡單:過去中國被外國人瞧不起。如今他們卻羨慕中國,想到中國來看看。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我又有了資助他們的經濟條件,應該讓他們到中國開開眼。

張曼新這樸實的話語,不正顯示出一個經年旅居海外的遊子對祖國割舍不掉的深摯戀情和作為一個中國人自尊自強而又自豪的人格力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