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洪綬臨畫(1 / 1)

著名畫家陳洪綬十四歲來到杭州,在西湖湧金門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以賣畫為生。他一邊賣畫維持生活,一邊仍尋師訪友,勤奮學習繪畫。

在賣畫之餘,他常常跑到西湖寺院裏去,流連觀摩那裏保存的古代佛教塑像和摩崖石刻,學習古代藝術家表現人物的手法。他還很注意觀察生活裏麵的素材,根據素材來練習繪畫。

當時的西湖嶽王廟,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他經常來到這裏,看見那些賣羹飯的,賣雜貨的,唱曲子的,表演撲打和踩高蹺的,如果動作上有一些特色,他都要一一描摹下來,再和現實情景對照,找尋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再重新繪畫。他後來能畫出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畫,是和他平時的勤奮學習分不開的。

有一次,陳洪綬聽朋友說杭州府學裏,保存有北宋大畫家李龍眠的七十二賢畫像石刻,畫像栩栩如生,異常出色。於是,他特別渴望能去現場臨摹學習。

可是以他當時的身份,根本進不了杭州府學,幾經思量,他終於請了當時在杭州的“遊派”大畫家藍瑛領他去看。

一進學府,他馬上被這些畫法淳樸、刻工精致的畫像深深吸引住了。於是,他關起門來,一麵仔細觀察古人在繪畫和雕刻上的手法以及七十二賢各自的神態,一麵進行臨摹。他興致勃勃地一連觀摩了三天,臨摹了一個畫本出來,送給藍瑛看。

藍瑛仔細看了陳洪綬臨摹的畫,無論是從筆觸還是形神方麵,都和杭州府學裏的七十二賢畫像石刻十分相近,於是點頭說道:“你臨得很像啊!”

陳洪授很高興,可是並不說什麼,他又來到府學,關起門來,廢寢忘食地觀摩了六天之後,又拿了一本子出來,送給藍瑛去看。

藍瑛認真地把本子看了一遍。這一次,陳洪綬帶來的繪本和七十二賢畫像石刻已經有些許不同之處。藍瑛並沒有生氣,他了解從臨摹到創作的過程,他隻是輕輕搖搖頭說:“這回你臨得不像啦!”

陳洪授仍然是一幅興高采烈的樣子。他一言不發地回到家裏,關起門來,又日夜揣摩、作畫。九天之後,他又拿了一個畫本出來,送給藍瑛去看。

藍瑛看了畫本,立時十分驚訝。他高興地拍著陳洪綬肩膀說道:“這一次畫得太好了,你已經不是臨畫了,而是自己創造了!而且畫得非常好。”

陳洪綬認真地說:“第一次,臨得很像,那是古人的東西;第二次,臨得不像,那是我開始向古人學;第三次,才是我從古人作品的刻苦摹習中創造出來的東西,這真正是我自己的作品了。”

藍瑛看到陳洪綬不僅富有天資,而且非常勤奮。他十分感慨地說:“對呀!每個畫家都要向前人學習,但不能一味摹仿,要闖出一條自己的路子才對啊!”

後來,陳洪綬通過不斷地學習與努力,終於成為明末著名的畫家,他對中國繪畫,特別是版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多聞物語

我們強調勤學,並不是一味的死讀書,而是在勤學之後,能夠學以致用。同學們學習的時候,要像陳洪綬一樣,吸收了所學的知識以後,經過認真思考,再進行新的創造,這樣,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