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詩人喬治·赫伯特說過,意識到我們是什麼人比我們已經做了什麼重要得多。如果不能夠十分確定選擇的目標是否合乎正義、個性需求或者具有合理性,就應該及時放棄那個目標。今天人們很容易將錯誤、不當的事物加以粉飾,不斷地偽裝,使其看起來很像正確的事物。這種做法現在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也是一種令人感到司空見慣的現象。一個人在麵對壓力和挑戰的時候,那種鎮定自若的理性竟然能夠戰勝天然的是非觀念,真是令人驚歎啊!一位著名的科學家說過,有的人能夠為了實現個人極力追求的目標,用理性說服自己作出一些背離曾經努力維護的尊嚴和體麵、違背自己天性的舉動來。於是,那些錯誤的舉動和觀念就這樣左右著一個人的正常選擇,誘使他千方百計地將錯誤的行為粉飾為那些看似十分正確的事情。但是任何錯誤的事情中都蘊含著失敗的種子。那種失敗不僅會給實際生活帶來嚴重的後果,而且也會讓個人付出慘痛的精神上的代價。

毫無疑問,每一個人都在找尋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隻有一部分人,可能就是我們稱之為天才的一些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充分意識到了自己在人生中的特定位置。

當你意識到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氣場,你便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矽穀箴言

生命就像紡織機紡出的布匹一樣。布匹的寬窄、花樣都已經固定了,線圈一旦放進去,時間這個紡紗機就會通過多種因素逐漸滲透、影響生命的布匹,使它要麼更加絢爛精致,要麼就更加醜陋粗糙。而產生的後果都取決於我們內心的信仰。

4.運用你已經擁有的東西

在任何極端的環境裏,人們總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

——維克托·弗蘭克[5]

有這麼一則寓言:豬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頭牛,工作雖然累點,但名聲好,讓人愛憐;牛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頭豬,吃罷睡,睡罷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賽神仙;鷹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雞,渴有水,餓有米,住有房,還受人保護;雞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鷹,可以翱翔天空,雲遊四海,任意捕兔殺雞。這是挺有意思的一種現象,可謂風景在別處。

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會去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羨慕別人的工作,羨慕朋友買的新房,羨慕別人的車子,等等,唯獨忽視了一點,我們自己也是別人所羨慕的對象。

其實人總是在這樣互相羨慕的。有的人常常幻想有一天一覺醒來,自己就會成為某某一樣的人。可能是因為我們深知自己人生的缺憾,所以就會拿那些我們認為比較完美的人生來作比較,當做人生的坐標。其實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十全十美,那些我們所羨慕的人同時也在承受著他們的不如意。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虛榮的本性使他們願把自己風光的一麵展示給人,又有誰能真正看到別人風光背後呢?很多時候,得到的就是所承擔的,每件事都像硬幣一樣有兩麵,有正麵就有反麵。

人往往喜歡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結果是“人比人氣死人”,其實不妨和自己比比,看看自己是否越來越好了,是否離自己期望的目標越來越接近了。時不時給自己鼓勵,你會做得更好。說不定在你羨慕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正在羨慕你呢。

當然,有的人的確值得我們羨慕,不完全是因為他們得到得多,而是因為他們善於經營。

羨慕別人是因為我們期待完美,期望可以活得更好。可是我們卻忽視了一點,每個人的處境都不同,別人永遠無法模仿。不過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長處來修正自己的短處,與其仰望別人的幸福,不如注意別人經營幸福的方法;與其羨慕別人的好運氣,不如借鑒別人努力的過程。每個人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特長,隻要你善用已經擁有的東西,同樣能打造自己的天地。

還記得《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吧!當魯濱遜遇到船難、流落荒島時,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浪費生命去哀悼自己的不幸,沒有因饑渴而死亡。在極度與世隔絕的情況下,魯濱遜利用島上的一切可用資源和水手時代訓練而來的地理方位標示、天象人文觀測、日移與潮汐變化等計法,探索各種可能,挑戰極限,搏擊自然,並能隨時保持理智等待契機!最終在多年的流浪生涯之後返回親人身邊。

魯濱遜的故事告訴我們:隻要你善於發現和利用各種環境資源並有一技之長,就能抓住身邊的機會,甚至創造機會。那麼從現在開始,請你不要再羨慕別人,隻要你能把握好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就可以為自己搏得一個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