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眼底蘊了滿滿恨意,打從知道妻子被厲王害死的那一刻起,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報仇,他拖著殘破的身體苟延殘喘至今,為的就是等這一日的到來。
他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鐵錚錚的漢子,報仇從來都喜歡酣暢淋漓的直接對決,可如今,他拿什麼去跟裴鳳易對決,就憑他這殘廢身軀。
雖然太子是裴鳳祈,可皇帝的心思總是讓人難以捉摸,他對待裴鳳祈的態度很奇怪,有時候看似力捧,卻又會狠狠打壓。
鎮遠將軍董進死後,他竟然將兵權重新交到李家手裏,或許皇帝想使的是製衡之術,借此來牽製太子和大皇子雙方的勢力,誰曾想引起一場無可挽回的禍亂。
大皇子裴鳳易是皇帝發妻李氏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打小是由皇帝親自教導,皇帝本意要立他為太子,隻是後來遇到了湘妃雲挽照,從此,皇帝的一顆心便係在了雲挽照身上,再也不提立太子之事。
直到雲挽照死了,皇帝查出湘妃之事與李氏有關,一怒之下廢掉了李氏的皇後之位,而一向深得皇帝信任的李家也遭冷落。
李氏鬱鬱而終,在她死後,有關湘妃之死卻來個大反轉,原來害死湘妃的並非李氏,而是另外一個妃子,皇帝為此愧疚了好長日子,也益發想彌補裴鳳易。
有關立誰為太子,皇帝肯定矛盾痛苦過,但最終還是立了裴鳳祈為太子。
太子一立徹底點燃裴鳳易心中的怒火,他一直想除掉裴鳳祈卻屢屢失敗,直到皇帝又將兵權交給李家的時候,裴鳳易才堅定了謀反之心。
隻可惜裴鳳易為人剛愎自用,雖聰明卻沒有大聰明,在心性和謀略之上並不及裴鳳祈,再加上裴鳳南的一再挑唆,他終於耐不住了,到最後輸的一敗塗地。
裴鳳易再料不到他的心腹其實是裴鳳祈的人,所以早在一開始他就已經要輸了。
其實銀礦和誅殺官員之事,裴鳳易做的很幹淨,裴鳳祈並未找到什麼確切的證據,這一切不過是個誘餌,誘使裴鳳易叛亂的誘餌,隻要裴鳳易一倒台,他所犯下的罪證都會被人咬出來,那時根本不需要任何證據。
光憑謀反這一點,就已經讓皇帝再找不到寬恕他的理由。
裴鳳祈謀劃了一場好局,徹底端掉了大皇子黨,而他隻是裴鳳祈局裏的一顆棋子,他甘願成為這顆棋子,不僅僅是因為他想為妻子報仇,更是因為他覺得裴鳳祈雖然狠辣,卻可以做一個仁君。
……
殘月如鉤漸往西落,映照著深深宮牆,還有未打掃幹淨的血跡在月光下散發著血色紅光。
裴頊獨自走在靜謐的鵝卵石小道上,心緒難定,他再想不到頊芳之死原來跟大皇子有關,怪不得一直遠離皇權爭鬥的康王會不惜一切再度卷入皇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