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父親不是一條蟲(1 / 1)

孩子,對單親媽媽來說,是多了一個親人,一個伴侶,一個督促生活恢複秩序的人。對孩子來說,單親家庭不僅讓他少了父親,少了一個朋友,還少了男性的導師,少了依靠,少了人人皆有獨我無的親情。單親家庭,是孩子偌大的缺憾。

精子庫的精於可以代替父本讓母本受孕,但不等於父親們均可逃亡,人間進入母係社會。如果是離婚形成的單親家庭,屬於不得已。而有意營造帶孩子的單親環境,是大人瘋了,孩子遭罪。

“父親”這個詞,其生殖學意義遠不如社會學意義更重要並持久。“孩子是誰的?”這需要生殖學的回答,檢查種,除此無意義。而父親在社會學意義上的作為超過一根精蟲的奉獻。父親不論是賢是愚,是漁夫、小販,還是受人冷眼的修鞋匠,都是父親,是人不是蟲。孩子從小到大,他眼裏看到的父親精壯、打拚、勇猛、擔當、忍受、負責、疾病,直到衰老。這樣一個人天天跟他在一起,即使不談理想情操,不以白葡萄酒配法國牡蠣,不去當官與做生意,也是心靈的巨大依靠。來自父親的關心更含蓄、更長遠、更嚴厲,具有世界觀的意義。這樣的人,怎麼能可有可無呢?

社會學家於光遠在好多年前說,年輕人不學心理學不發結婚證(大意,有調侃意思)。這話說出父母撫育兒女具有責任,心理學的核心範疇是考量人的安全感的充足或缺席。沒安全感的人、不知安全感何時消失的人,都可能是心理疾病患者。安全感是心理穩定器,其有無常常和童年相關。

平日,我對恫嚇威脅孩子的父母常常氣憤,對不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常常同情,這些孩子很有可能喪失安全感,不安和焦慮或許困擾他們一生。

缺乏安全感而產生的焦慮,是很大的痛苦,而且痛苦者不知自己的痛苦來自何方。當父母的一定要知道,給孩子飽食暖衣的同時,關注和賦予孩子安全感,比上什麼貴族學校更高明,預防心理疾病的期前措施,是愛。

由此可知,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對孩子意味著什麼,父親和母親同時重要,這一種圓滿被稱作“天倫”。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父親,跟母親、大姨、二姨生活在一起,三個母親也代替不了一父一母。這不是數量的問題,是人倫。

對不幸而言,有一些由無奈造成,如貧窮和疾病造成的親情缺失,另一些由不負責任造成,比如剩女生子。這種不幸是把養兒育女當做一場遊戲,把孩子帶到一個孤獨的世界。當孩子長大追問父親的下落時,母何以堪?能說是一場時尚遊戲,是為了消除寂寞,是養一個好基因的娃娃聊勝養寵物嗎?所有不幸都跟損傷人性相關。孩子追求父愛母愛是與生俱來的人性,可惜這一追求從開始就被扼殺,是為悲哀。

剩女可哀,而剩女拉一個孩子走進空洞無盡的寂寞裏更可哀。那些自私的人,什麼壞主意都想得出來,包括為人間製造孤兒,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