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做事有技巧,成功有秘訣(8)(3 / 3)

從前,在一個國家的森林裏,住著一隻兩頭鳥,名叫“共命”鳥。這隻鳥的兩個頭“相依為命”,遇到什麼事時,那兩個“頭”都會仔細地討論一番,然後才采取一致的行動。比如,去哪裏找食物,去哪兒築巢棲息等。

有一天,其中一個“頭”不知什麼原因對另一個“頭”產生了很大的誤會,兩個“頭”因此大吵了一架,結果導致誰也不理誰的仇視局麵。

那個崇尚善意的“頭”,想盡一切辦法與另一個“頭”和好,希望還能像從前那樣快樂相處。可是,另一個“頭”卻不理不睬,根本沒有想和好的意思。因此,不管遇到什麼事,它們都開始爭執。

這天,這兩個“頭”為了食物又開始爭執了起來。那個善良的“頭”為了增進體力,便建議多吃健康的食物,而另一個“頭”不僅不聽從那個善良的“頭”的意見,還堅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對方來消除心中怒氣!和談無法繼續,它們隻好各吃各的。

過了一段時間後,那隻兩頭鳥因為吃了過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了。

當大家為一個共同的夢想聚集在一起時,應該互相關愛,團結互助。爭鬥是雙方共同的葬禮,如果產生了分歧,相互爭鬥,那麼損害的就不隻是自己的利益,還會損傷大家的利益,最終無法實現夢想。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不管一個人擁有多麼出眾的才華,也不可能事事都會,樣樣皆通,就算真有這樣的能力,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精力。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與人合作的能力,要有團結互助的精神,而這種能力則需要在不斷的合作過程中磨煉。

人生哲理諍言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具有獨立人格、尊嚴、利益和價值的客觀存在。與此同時,我們又是家庭、單位、民族、人類、國家和世界群體生活的一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群體,隻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2.集體是最大的生產力

人脈就是錢脈,關係就是實力,朋友是最大的生產力。

——翟鴻燊

人脈是由人際關係而形成的人際脈絡,即人際關係、人際網絡,它體現出人的人緣、社會關係。人脈經常被用於政治或商業的領域。事實上,不管進入哪一個行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積累並使用人脈。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如果一個人想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那麼就必須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有一句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句話就道出了人脈的重要性。

斯坦福研究中心也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很多人看到這個數據都覺得很震驚。事實就是如此,當然這並不是說專業知識就不重要了,而是說人脈對一個人的事業比專業知識更重要。所謂“人多力量大”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從前,吐穀渾國國王阿柴有20個兒子。這20個兒子都很有本領,並且不分上下。他們因此都自以為自己最有才能,並不把其他兄弟放在眼裏。除此以外,他們還常常明爭暗鬥,一見麵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是說對方的壞話。

阿柴國王見兒子們互不相容,十分擔心。他知道敵人一旦利用這種不和睦的局麵來攻打吐穀渾國,那麼他們就會不攻自破。因此,阿柴國王便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要團結互助,停止互相攻擊、傾軋。可是,兒子們隻是表麵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有聽他的話,依然我行我素。

隨著時間的流逝,阿柴國王越來越老了,身體日益衰老,他知道自己不久將離開人世。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如果他們繼續這樣明爭暗鬥下去,那麼國家早晚會四分五裂。因此,阿柴國王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柴國王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經過這些天的思索,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可以把兒子們團結起來的好辦法。於是,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道:“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

兒子們不知道父王何意,但還是照辦了。過了一會兒,阿柴國王氣喘籲籲地對大家說:“你們把地上的箭拾起來折斷它。”

兒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但還是遵從父王的意願將地上的箭拾了起來,很輕易地折斷了。

過了一會兒,阿柴國王又叫人拿來一捆20支的箭。他看著這一捆箭,神色憂鬱地對兒子們說:“你們再一一過來將這捆20支的箭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