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生活如細雨,幸福如飲水(5)(2 / 3)

過於吝嗇不是我們所倡導的,過於慷慨也不是我們所倡導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金錢呢?故事中的默仙禪師已經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前進的道路:“要流通,要能進能出,要量入為出。”是的,該花的一定要花,該省的一定要省。這樣的金錢觀念才是我們所倡導的節約,而不是吝嗇。那麼哪些錢又是一定要花的呢?

北大教授翟鴻燊說:“花錢有三不眨眼:第一不眨眼,在父母身上花錢,連眼皮都不要眨;第二個不眨眼在鐵哥們身上花錢,連眼睛都不要眨;第三不眨眼在學習成長上投資,連眼睛都不要眨。”

是的,在這些方麵,我們要學會花錢。因為這是我們應該花的錢。

人生哲理諍言

隻想存錢,卻不花錢,那是過於吝嗇;隻想花錢,卻不存錢,那是過於鋪張浪費。不管是過於吝嗇還是過於鋪張浪費,都容易被金錢所驅使。因此,對於金錢,我們應該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要被金錢所奴役。

6.需要存錢,但更需要錢生錢

花了的錢,才是自己的錢;沒有花的錢,不知道是誰的錢;最傻的人,就是掙的錢都不花,全部存在銀行裏;銀行,就是把這些呆得不會花錢人的錢,拿出來給愛花錢的人花!

——翟鴻燊

生活中的很多人舍不得花錢,隻要一領到工資,他們就將錢全部存進了銀行。其實,將錢存進銀行也是無可厚非的事,因為存錢有一定的利息,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收入。可是,如今的利息太低,就算我們存了很長時間,帶來的利潤還是微乎其微。

李嘉誠曾說:“30歲以前要靠體力賺錢,30歲以後要靠‘錢’賺錢。”股神沃倫·巴菲特也說:“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用錢找錢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他們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在存錢的同時,更要學會用錢賺錢。下麵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主人很有錢,家裏開設了幾家店鋪。有一天,這位主人要遠行,在臨走之前便慷慨地給他三個仆人各1000金幣。過了一段時間,主人回來了。

第一個仆人看到主人後,興高采烈地對主人說:“主人。你走之後,我就把金幣埋在深深的土地中,生怕它丟了,現在你看看,1000個金幣一個都沒少。”

主人看了看那些金幣,不動聲色地說道:“好吧,這1000個金幣就送給你吧!”第一個仆人拿著金幣興高采烈地走了。

過了一會兒,第二個仆人來到主人麵前,樂嗬嗬地對他說道:“主人啊,你走之後,我也怕金幣丟掉,埋起來又覺得不放心。因此,我把它放在一個錢莊裏了,現在加上利息已經有2000個金幣了。”

主人略感欣慰地說道:“好,那我就把這2000個金幣都送給你吧!”第二個仆人也拿著金幣高興地離開了。

第二個仆人離開後,主人發現第三個仆人空著手,於是有些生氣地問道:“你的金幣呢?你不會全花掉了吧?”

第三個仆人很平靜地回答道:“親愛的主人,在你走之後,我覺得這1000個金幣埋起來並不能增值,而存在錢莊利息又太慢,所以我便用它來做了一項投資和臨近的莊園開了一家店鋪,現在生意很不錯,估計這家店鋪的價值已經超過10萬個金幣了。”

主人非常高興地說道:“我把家裏的財產都交給你打點!”

故事中的第三個仆人為什麼能得到主人如此的獎賞與重視呢?是因為他懂得靠錢生錢的道理,他沒有把金幣埋在地下,也沒有把金幣存在錢莊,而是將金幣進行投資,用1000個金幣賺了10萬個金幣。這就是賺錢之道。

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錢”追“錢”比“人”追“錢”來得更快捷、更有效。因為用“錢”賺“錢”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

有人說:“掙錢隻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用手掙錢掙的是辛苦錢,用腦掙錢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掙錢是用錢掙錢。”不過,用錢掙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願動腦的人和隻想快快發財的人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如何用“錢”生“錢”呢?下麵提供幾方麵建議供大家借鑒:

1.三分之二儲蓄

儲蓄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七日存款、購買國債等。其中國債的收益最高,買的時間越久,獲利就越多。所以,我們在理財時,不妨拿出工資的三分之二進行定期存款,作為長期投資和基本的生活保障。

2.餘錢中的三分之一投資

把用餘錢中的三分之一進行基金定投。一般來說,基金定投的門檻很低,200元就能購買,而且省時省心,十分方便。投資基金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定要有堅持的恒心。如果你希望長期持有的話,可以選擇後端收費,因為基金公司對持有基金超過兩年的基民,在贖回的時候都會減少甚至免除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