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生活如細雨,幸福如飲水(6)(1 / 3)

所以,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雖然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生隻愛一個人,但是也應該做到談一次戀愛隻愛一個人。而且在愛這個人時,我們要學會對這份愛負責,對這份愛忠誠。談戀愛應該是幹幹淨淨地相愛;如果不愛了,那麼就明明白白地結束,清清爽爽地開始下一場戀愛。

當然,每一次戀愛隻愛一個人,並不是否認前任戀人,分離不是因為誰的不好,而是你們這一生沒有修來相伴一生的緣分。

如果每隔很短暫的時間就要求新的愛情,那麼你應該加以抑製,不要讓自己與對方都陷在無止境的悲劇之中。

善待生命中的每段姻緣,珍惜每一次戀愛、每一個戀人。一次隻愛一個人,是對自己和相愛的另一半負責,也是對愛情最完美、最人道的詮釋!

人生哲理諍言

在談戀愛時,一定要對愛情專一。當然,這裏的專一並不是指一輩子隻愛一個人,而是指每次談戀愛時,都隻愛一個人。這是對自己負責,是對對方負責,也是對愛情負責!

2.坦然麵對愛情,順其自然

愛,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誌摩

徐誌摩,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現代詩人、散文家。

徐誌摩曾說:“愛,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是的,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需要緣分的牽引。俗話說:“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當我們無法得到一份感情時,又何必強求,而且強扭的瓜不甜。與其如此,我們還不如一切隨緣。

我們一起來看看緣分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蘇州洞庭東山有一戶姓席的殷富人家。席妻年近50歲時,才生下一女,取名為盼盼,老夫妻將其視為掌上明珠。時光流逝,盼盼漸漸地長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孩子,周邊提親不斷,但盼盼一個也沒有相中。

18歲那年的一天,盼盼由兩個丫鬟陪同上紫金庵燒香,回來時,卻發現發髻上的一支寶簪不見了。這簪是席家祖傳之物,盼盼極其珍愛。由於這支寶簪的丟失,盼盼終日愁眉不展。

老夫妻倆一麵好言勸女,一麵叫人沿途尋覓。可是,過了好一段時間,寶簪仍毫無蹤影。最後無奈之下,隻好貼出告示:凡是得此簪者,賞白銀500兩。

一天,一位廣東客商,肩馱一猿來到東山,在紫金庵的牆上見這告示,自言自語道:“不知何人有福拾得這寶簪?”說完,就進庵燒香。進庵時,肩上的猿卻跳了下來,爬到院裏的樹上戲耍,客商出庵時打了一口哨,猿便迅速地返回,跳到主人肩上,並將一支簪交給了他。原來盼盼那天燒完香進入後園,頭上的寶簪被一樹杈鉤住了。

客商接過寶簪心喜不已,立即來到席家,交還寶簪。席老漢一見此簪,又見客商年紀輕輕,長得一表人才,於是便問道:“不知道公子有沒有結婚?”

這位客商一聽,心裏十分歡喜,因為他在見到盼盼的第一眼時就喜歡上了她,於是當即跪在老漢麵前說:“家中僅有自己,父母早亡,願入贅為婿。”

席老漢滿心歡喜,既得簪又得婿,於是擇吉日完婚,請人操辦酒宴。不料,猿偷吃了廚房裏的東西,客商一氣之下,就將猿殺死了。

喜宴結束,新郎步入洞房,盼盼羞澀地問他,簪是如何找到的。客商一五一十地說了,還說他們的姻緣是猿和簪撮合的,女方媒人是簪,男方媒人是猿。盼盼聽後便叫新郎將猿牽來,以謝大媒。但新郎卻說,猿已被殺。

盼盼聽後,頓時滿臉怒氣,責罵客商傷天害理、忘恩負義,並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是有‘猿’千裏來相會,無‘猿’對麵不相逢。”遂將客商趕出洞房。這門婚事便告吹了。

緣分是世間男女情愛的開端,從相識到相愛,冥冥中總有一種緣分在牽絆著。就如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盼盼與客商的愛情一樣,因緣(猿)而來,也因緣(猿)而去。所謂“雲聚是緣,雲散也是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緣分,緣乃天定,分在人為。對於愛情,我們不可強求,也不可緊抓住緣分不放。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總會走。但是,我們一定要學會珍惜愛情,切勿三心二意,等到失去那一天時,才後悔。

然而,有些人又開始憤憤不平了:“我明明很珍惜一段感情,可是,她最後還是離開了我。”這又怎麼解釋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孩子披著婚紗,手持鮮花,站在母親麵前,眼睛卻閃過一絲憂鬱。母親似乎看出了女兒的心思,問道:“孩子,在這個大喜的日子裏,你為什麼不高興呢?”

女兒望著媽媽,問道:“媽媽,結婚後,我應該怎樣把握愛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