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盧溝橋尹福擲錢鏢 鳳凰山海川敘家仇(1 / 3)

呂飛燕搶劍在手,仔細一瞧,一個老太監顫顫巍巍地從屏風後轉了出來。這老太監已年過百旬,是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朝太監,年老以後被遣到天寧寺給康熙的母親看墳。呂四娘當年在圓明園清宴殿刺殺雍正皇帝時,老太監在場,當時唬得昏厥過去。他自此總把呂四娘的相貌牢記在心,睡夢中常有呂四娘的影子浮現。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太監夜裏失眠,於是端坐在紅木椅上養神。方才猛覺一股風來,他急忙閃到屏風之後,老眼圓睜,竟把呂飛燕看成了呂四娘。老太監沒有武功,一著急連話也喊不出來,呂飛燕趁機逃脫出來。

眼鏡程把呂飛燕送到白雲觀門口,便告辭而去。呂飛燕見觀門緊閉,越牆而入。這時天已微明,但見觀中殿堂重疊,蒼鬆翠柏,寧靜無人。

她穿過老律堂,見一個早起的小道士正在石階上背《長安客話》中關於白雲觀的記載:“白雲觀,元時太極宮即此,內有邱真人蛻跡。真人名處機,字通密,登州人,家世為金編氓。年十九,從終南重陽祖師遊。金世宗召至中都,講道於長春鬆島嶼浮玉亭,後還終南。無太祖即位,遣近臣劉伯祿安車蒲輪,聘至雪山之陽,設二帳於黃幄東,以便顧問……太祖大悅,請作醮事,焚簡飛空,五鶴翔舞……其年六月,太液池竭,北日山摧,真人日:吾將與之俱乎!”留頌而逝……七月九日,營葬如禮啟棺而視,容色如生,觀者旁舞,鹹謂真神仙雲。

呂飛燕上前拱手道:“請問道家,鐵拐道人郭濟元先生可在這裏嗎?”

小道士說:“我們觀中沒有什麼鐵拐道人。”

呂飛燕急道:“我從九華山碧霞觀而來,有急事找郭先生。”話音未落,從旁邊走來一位瘦老道,呂飛燕一看,正是鐵拐道人郭濟元,她叫一聲:“師叔!”

郭濟元朝呂飛燕一招手,引她來到後園,這園喚作:“小蓬萊”,園中遍布太湖石,樓台亭閣點綴其間,遊廊曲徑,構成了峰回路轉之勢,如入仙境。

郭濟元帶呂飛燕走進雲集山房,關緊房門驚喜地問:“孩兒為何事來京?我師兄身體可好?”

呂飛燕把自己的來意說了,郭濟元氣得一頓足:“不好了!”

呂飛燕急問何故。

郭濟元說:“怎麼你也是救一個叫董海川的青年,一個時辰以前,已有一個女子自稱是董海川的好友,還攜帶一封你師父寫來的親筆信,我已把七竅還魂刃交給她了。聽你說董海川如此忠勇,如今被賊人所傷,應當想法救他才是,事不宜遲,否則董海川性命休矣。”

呂飛燕又問那女子長相,郭濟元敘了一遍。

呂飛燕一捶胸:“哎呀,那是董海川的對頭刀曉鶯,是普陀山上的飛賊,一定是她和蔣山青合夥前來騙藥。”

郭濟元從懷裏掏出那封信交給呂飛燕,呂飛燕一瞧:“這是蔣山青偽造師父筆跡所寫。”

郭濟元道:“呂姑娘不要著急,他們朝西而出,肯定走盧溝橋,不會走遠。我同你一起去追他們。”

呂飛燕道:“先生還有這七竅還魂刃嗎?”

郭先生道:“還有兩顆埋在華山之巔,現在去取恐怕來不及了。”

呂飛燕道:現在清兵四處捕您,您不要外出,我去追他們。說著,急步走出觀門,往西去追蔣山青和刀曉鶯。

呂飛燕往西追了一程,來到宛平城,哪裏有那二人身影,她焦急萬分。這時從一個燒餅鋪裏走出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那青年身材精瘦幹練,一身燕兒灰毛短打扮,衣襟下擺垂露出一截米黃褲帶絲絛,目光流盼,神采飛揚,手裏提著一個裝燒餅的籃子。他來到門口停著的一輛小推車前,車裏裝著燒餅、果子和油條。呂飛燕問道:“您可看到一男一女,往這邊來?”

那人笑道:“大姐,你這是怎麼說的,這盧溝橋上車水馬龍,男男女女可不少,你指的是哪兩位?”

呂飛燕道:“都長得挺俊的,操著南方口音。”

那人笑道:“噢,裏邊倒有兩位,正吃豆腐腦呢!”

呂飛燕往裏一瞅,隻見蔣山青和刀曉鶯正坐在裏麵,背對窗戶,正端著大碗喝豆腐腦。刀曉鶯左手裏掂著一個藥丸,問:“這七竅還魂刃如何處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