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投暗器秦淮碧遇險 拋飛抓白雲閣喪生(1 / 3)

秦淮碧正在喃咕,“馮可善”親熱地拉著他的手說:“我們高舉反清大旗,從山東一直打到河南,現在正在這裏休整,以後還要打回山東去。我們早就聽說這裏有一個民謠:‘百姓要安居,去找秦準碧。百姓要申冤,去找董文安。’我們是明裏反清,你們是暗裏反清,咱們是一根繩上拴的螞蚱。”

“牛良臣”也笑著說:“今天大哥為你準備了宴席,特請你上山來敘敘,明天一大早便派人送你下山。”說著令人擺上酒席。秦淮碧想到昨夜後院失火,烏紗帽被盜,方才那青年又偽稱有虎傷人,看來凶多吉少,董海川又不在身邊,務必謹慎從事。

酒過三巡,秦淮碧舉杯又要飲,酒杯剛到嘴邊,隻聽“叮當”一聲,一粒飛蝗石打在酒杯上。那三個大漢看了,不禁驚訝。“馮可善”說:“莫非來了生人。”他跑到門外,朝殿頂上望去,空無一人。他喚過那個裝扮成老虎的壯漢,在他的耳邊低語幾句,那壯漢轉身而去。

“馮可善”回到座位上又開始吹噓在山東“剿滅”清兵的“功績”。秦淮碧是個聰明人,剛才他見有人從暗中飛石擊杯,自知有人提醒自己不要貪杯誤事,故而不再飲酒,可是又怕他們來勸酒,於是裝出醉醺醺的樣子,提出要歇息。

“牛良臣”趁機說:“最近我們聯合白蓮教、天地會共同反清,準備在秋天起事,現在起草了一個密約,請秦先生也在上麵簽個名字,以助我們的士氣。”

秦淮碧連忙擺手道:“我是官場上的人,不參與你們的事情。”“王湘”說:“這個密約除了幾個教派的首領,無人知曉不會泄漏出去。”

秦淮碧已猜出此事是個陰謀,再三推辭。“馮可善”把一個錦匣放在桌上,打開錦匣,從裏麵抖出一塊紅絹,上麵寫著密密麻麻的毛筆字,上首寫著六個宋楷大字:“反清舉義盟約”。下麵有十幾人簽名。

“牛良臣”把毛筆蘸了墨,塞到秦淮碧手裏,逼迫秦淮碧在上麵簽名。這時,澎的一聲,一支飛鏢從殿頂擊來,不偏不倚,正插在紅絹上。

“馮可善”大叫一聲:“有賊!”嗖的拔出寶劍,衝到門外。

“牛良臣”拔出峨眉刺,“王湘”抽出判官筆,兩個人緊隨“馮可善”衝了出去。殿堂裏隻剩下秦淮碧一人,四周靜寂無聲,秦淮碧有點心虛。

“噗”的一聲,從殿頂上破洞處跳下一個少女。她身穿粉紅色緊身衫,束一條鵝黃絲絛,寶藍褲,腳穿紫絨雙梁雲頭玄底薄靴,手持一柄鴛鴦寶劍。

秦淮碧驚得後退幾步。

少女藹然說:“我是董海川的好友呂飛燕,特來救您出去。”

秦淮碧對於呂飛燕三個字早已如雷貫耳,不知聽董海川說多過少次,此時在危難之中相遇,又驚又喜。

呂飛燕說:“我已探聽明白,這是一個強盜窩,是榮毓加害你的一個詭計,快跟我下山。”說著拉著秦淮碧往外便走,迎頭正撞見“牛良臣”匆匆而來,呂飛燕不由分說,一揚手,一支飛鏢正好擊中他的咽喉,由於離得太近,“牛良臣”未及提防,連哼也未哼一聲,便見了閻王。

兩個人走小路疾步下山。來到山腳,拐過一個土坡,呂飛燕一揚手,一支飛鏢飛出,削斷了一根繩索,懸在樹上的一個漢子呼地從樹上摔在地上。

秦淮碧借著月光一瞧,這人正是謊報老母被老虎所吃的那個青年。呂飛燕喝道:“快招實情!”那青年哆哆嗦嗦說:“我是榮大人派來的,他為了加害於您,勾結了這股強盜,冒充是八卦教的農民軍,讓我把你騙到此處,然後拿到你與他們來往的憑證,進京奏報朝廷將你滿門抄斬。昨夜也是他讓我盜取了您的頂戴花翎,今天一大早讓我叫堂,榮大人還想以你臨堂丟失頂戴花翎一事懲辦您,不想到在我回巡撫府時,那頂戴花翎不知又被誰盜走……”

秦淮碧聽了恍然大悟,他感激地望著呂飛燕,有點為難地說:“事到如今,那榮毓也得罪不起呀,他是旗人,又有親戚在北京清宮,這可如何是好?!”

呂飛燕摸出一些銀兩交給那個青年:“你快逃命去吧,不可再回巡撫府去,從此也不許再幹這些害人的勾當,滾得越遠越好。”那青年接過銀兩,磕頭如搗蒜,一溜煙跑了。

呂飛燕保護秦淮碧回到開封府時已是夜半,駱少枝正急得落淚,一見丈夫平安歸來,又驚又喜。秦淮碧把呂飛燕介紹給駱少枝,駱少枝聽說他是董海川多次提到的女友,非常歡喜,姐妹一見如故,親親昵昵,絮絮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