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第二天依約前往,隻見鍾離權正在小火爐上煮著一鍋黃粱飯。小談之後,呂洞賓覺得有點睡意了,鍾離權讓他枕在一個如意枕上睡覺。呂洞賓剛一枕上,頃刻入夢,夢見他赴京應試,中了頭名進士,狀元及第,授職翰林,又兩次娶了豪門女子,子孫滿堂。又任丞相十年,權勢顯赫一時,真是大快平生之意。他正在意氣飛揚之際,忽受黨人牽連,禍從天降,被抄家充軍,妻子流散。他孑然一身地獨立於風雪之中,正在感歎世事無常態時,忽然夢醒,漢鍾離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熟呢。漢鍾離笑吟吟地說:“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你五十年富貴,到頭來落得個什麼下場?”呂洞賓的功名之心被這一枕黃粱之夢破除的無影無蹤了,他決心棄世修道。但鍾離權唯恐其誌不堅,安排了“十試呂洞賓”的把戲。
第一試:呂洞賓從外地回家後,忽見家人都死了。洞賓心無悔恨,隻是默默地準備葬事,一會兒,家人們又都死而複生。
第二試:呂洞賓在市上做買賣,價錢說定之後,買主反悔,隻付了半價,但呂洞賓不與之爭論,扔下貨就走了。
第三試:呂洞賓初一出門,遇一乞丐倚門求乞,呂洞賓馬上給了乞丐錢物,但乞丐不滿足,還出口大罵呂洞賓。洞賓並不氣惱,還帶著笑臉道歉。
第四試:呂洞賓在山裏放羊,遇一餓虎追逐羊群,呂洞賓一麵保護羊群逃離,一麵以身體阻擋老虎,老虎這才憤然離去。
第五試:呂洞賓在山中草舍讀書,有一位容顏絕世,芳齡僅有十七八歲的少女言稱,她回娘家迷了路,現而今夜幕降臨,身體又很疲憊,希望能在此借宿一晚。洞賓應允了,讓她去睡,自己仍在讀書。這個女子故作扭捏之態,又賣弄著萬般風情,竟要逼著洞賓與她同宿,洞賓不為所動。
第六試:呂洞賓一日郊遊後回到家中,卻被梁上君子將其家財洗劫一空,連顆米都未剩。洞賓麵不改色,立即下地幹活,以祈有個好收成後彌補這一不足。正鋤地時,忽從地中鋤出十幾塊金子來,但洞賓不為之所動,仍鋤地不已,無視金塊。
第七試:呂洞賓在市上買銅器,拿回家一看,銅器竟然成了金的,隨即尋訪賣主,將金器歸還給賣主。
第八試:有一位狂癲道士在路邊賣藥說,此藥吃了就死,再生時就能成神仙。很長時間都沒人買藥。洞賓見了,有些過意不去,就買了一包。可那道士說:“你趕快準備後事吧!”呂洞賓吃了後毫無反應。
第九試:春浪泛濫,呂洞賓與人一起過河,到了中流,惡浪滔天,別人都被嚇得驚恐不安,唯有呂洞賓端坐不動。
第十試:呂洞賓獨自一人在屋內坐著時,忽見有無數奇形怪狀的鬼魅來到他麵前,有的要打他,有的想殺他,呂洞賓卻毫無懼色。忽然又有十餘個夜叉伴著一個死囚,血肉模糊,笑著對呂洞賓說:“你前世殺我,現在我要你償命。”呂洞賓說:“殺人償命,理所應當。”並拿起刀就要自盡。這時,忽聽空中一聲“住手”,呂洞賓抬頭一看,原來是鍾離權。
鍾離權對呂洞賓十分滿意,說:“吾今授你黃白之術,濟世利物,使之千年功滿,八百圓行,再來度你。”黃白之術即煉丹之法。是用白汞為母,朱砂為父,黑鉛為子,用一個日月爐,一般文武火,七回九轉,煉成丹藥。
後來,呂洞賓又遇到了火龍真人,得其雌雄二劍。此劍可“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真人授其遁天劍法。洞賓受此劍後發誓說:“盡度天下眾生,方願上升仙去。”遂攜劍遊於江淮,斬蛟殺虎為民除害,自稱要“削平浮世不平事”。
呂洞賓貪杯好喝,這是他的一大特征。他宣稱“鶴為車駕酒為糧”,常以洞庭湖水為酒,渴時豪飲,以君山為枕,醉後高眠。他能化水為酒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一天,呂洞賓雲遊至嶽陽,化為一賣油小販,買油的人要添就添,不計多少,於是,買油者無不求添。隻有一位老婦從不求添,並用酒飯招待洞賓。呂洞賓便生了度她成仙之意,來到她家後,在井中投了一把米,對她說:“你賣這井水可以得富。”老婦等他去後,發現井裏的水全成了美酒,賣了一年,成了大富豪。後來呂洞賓又來她家,那老婦不在,隻有兒子在家,呂洞賓就問他道:“你家賣酒一年,有何想法。”她兒子說:“好是好,隻是沒有酒糟喂豬。”洞賓歎息道:“人心貪得無厭,以至於此。”舉手一抓,井中之米又全數飛到手中,洞賓掉頭而去,井中之酒又成為水了。
呂洞賓不僅有“劍仙”、“醉仙”、“詩仙”等諸多雅號,他還有一個不太雅的“色仙”稱號。呂洞賓雖然被漢鍾離的十試所通過,獲得了漢鍾離的真傳,成為全真教的“北五祖”之一,但他對“酒”、“色”這兩件事從不放過,是一位頗為“現實”的神仙。這位“花神仙”在仙班中名聲不好,連他的師父也說他是一位“飲酒戀花,二者並用,鐵拐李諸友笑汝為仙家醉色之徒,非虛語也”。據說王母娘娘生日時,各路神仙都去恭賀,王母娘娘卻指名不要呂洞賓參加宴會,因為“他貪圖酒、色、財、氣”。《呂純陽祖師全傳》後卷收有呂洞賓出入諸妓宮中之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呂純陽三戲白牡丹”。據《東遊記》中稱:白牡丹是洛陽第一名妓,長得國色天香,風流萬種。呂洞賓一見就心神蕩漾,於是,化為一位風流秀才,登門求訪白牡丹。二人一見鍾情,就魚水相投,風流萬端。由於呂純陽有莫大法力,連宿多晚而不走泄,白牡丹雖曲盡春意,並不能使之一泄,心中好生不悅。此事被鐵拐李知道後,想破壞呂洞賓的好事,便將絕招告訴了白牡丹。第二天,呂洞賓與白牡丹再行雲雨之事,至其恣意之時,白牡丹突然撓洞賓兩肋,洞賓不曾提防,受此一驚,一泄其精。呂洞賓的好色之為與道教的“采補”修行之法有一定聯係。
呂洞賓在民間的另一個傳說很有意思。一個窮儒叫苟杳,自幼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生活沒有保證,影響了學業進展。洞賓很看重苟杳的才學,便收留在家,以兄弟相稱,並在學業上給予指導。
幾年後,苟杳長成一個大小夥子,已到了婚娶年齡。有朋友來洞賓家做客,見苟杳風流倜儻,才學淵博,便提起婚姻之事來,說洞賓應當給這位小兄弟張羅成家。洞賓盼苟杳在功名上爭取成就,不想讓他過早成家,便說,為兄弟成家之事並非難事,隻恐兄弟不允。此話原來是一句推脫之詞,心想,自己平時常向苟杳提起要以功名為重,不可兒女情長,耽誤了自己前程,另則,苟杳現在是寄人籬下,處境有隙,應當三思而後行。當朋友問及苟杳時,苟杳說,凡事全由哥哥做主,哥哥說可以,小弟唯命是從。這是苟杳的心腹之言,一則,洞賓哥哥待自己如同親兄弟,另則,自己家境貧寒,沒有洞賓哥哥幫襯是成不了家的。苟杳這一答複,出乎了洞賓所料,心想,自己將事情推到苟杳那裏,苟杳一定會領會自己的心意,把事情推了開來。這一來,洞賓也沒有辦法了,隻好將親事應承下來。
客人走後,洞賓對苟杳說:“有一事你若不允,我說什麼也不能為你辦這門親事。”苟杳問:“什麼事?”洞賓說:“新婚的前三夜必須是我的。”苟杳一聽很是氣憤,朋友之妻,何能如此?但又一想,自己寄留在洞賓家中,生活、功名都得依靠他,離了洞賓是不行的,隻好強壓怒火答應此事。洞賓本想以此逼苟杳退掉婚姻,沒想到他竟然應允了,隻好給苟杳張羅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