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人力資源變化及未來趨勢
時評
作者:曾湘泉
在人力資源領域,2012年最大的一個討論命題就是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中國即將麵臨老齡化的社會。
老齡化社會就意味著青年勞動力供給在不斷的下降。其實從2006年開始,中國24歲以下的青年勞動力實際就開始下降了,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所提供的數據,中國總體的勞動力數量將在2015年達到頂峰,然後就開始全麵下降。一直下降到2020年會下降到多少呢?從過去的一億兩千萬人,要降到六千萬人。與此同時,中國的老年人口和撫養比在不斷的增長。所以在2012年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就是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
中國勞動力供給變化是我們必須麵臨的問題,撇開社保基金本身的來源不說,就是勞動力供給的問題確實是一個問題。對此,有專家指出,延長退休,從長期來看,是改革的唯一途徑,也有很多專家認為,延長退休,至少從短期來看,不是近期的選擇,而他們的選擇是從人力資本角度看的,因為現在年齡大的勞動力,他們進入勞動力市場,其實並不是我們能夠找到工作,或者是經濟結構上需要的。至少要考慮不同的職業。
當然對於未來勞動力的變化,還有一個政策的影響,就是計劃經濟,這一次十八大報告在提法上有一些變化,提出來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中國發展報告中提出來,近期三年內應該放開兩胎,中期八年內自主生育,遠期14年要鼓勵生育。
基於以上人力資源領域的變化,如何來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力資源市場,增強企業員工的幸福感,我認為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麵:
首先.改革增進幸福
市場是什麼,其實市場不是說隻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而是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機製。所以今年的人力資源市場中間,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命題話題,就是關於收入分配的議論。
收入分配問題其實在中國從90年代末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這些年來中國的收入分配變化很大,而這個變化非常大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收入分配的差距在不斷的擴大。
按照西南財大給出的數據,基尼係數是0.61%。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從國際上的標準來看,是0.4%以上,沒有所謂的警戒線,但是它是叫高度的不平等,這是很明顯的,中國其實現在收入差距在不斷的擴大。
怎麼樣去調節收入分配?大家都在期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
十八大也提出了收入倍增計劃,那麼實際上在討論中間是三個問題,第一,如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問題,那就是限高,擴中,提低,低收入群體,如果把低收入群體提高,收入差距也會縮小。另外,如何考慮壟斷行業的高收入問題,如何規範灰色收入問題。有很多學者認為,中國的政府應該提高居民收入,需要政府減稅讓利,甚至提出全麵的體製改革。
我國06年開始實施的《公務員法》中提到的公務員工資增長機製和形成機製沒有建立;08年運行至今的《反壟斷法》對行業投入差距控製的效果不明顯;十七大時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等,這些政策其實都提出,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所以說我們現在不是簡單的搞一個收入分配方案的問題,而是落實,是實施的問題。
其次.完善法律法規
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整個人力資源行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就拿勞務派遣做個例子,勞務派遣在業內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勞動合同法07年推出的時候,其實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勞動關係中的短期化,空心化,所以特別是針對勞務派遣。但是我們看到的現實是什麼情況呢?根據全國的調查,勞動法從實施到今天為止,勞務派遣的人數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從06年的2500萬上升到去年的3700萬,勞務派遣的用工占的比例達到13.1%,而且勞務派遣領域的勞動條件,勞動狀況在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