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測評體係改進研究
人才測評
作者:浮華偉 王鳳科
摘要:目前的多種職業經理人評價體係各有利弊,“實類-虛類評價模型”便是通過綜合分析後提出的一套全新的評價模型,可以指導職業經理人設置內功和外功修煉的關鍵路徑,引導職業經理人做好自身職業生涯規劃。
關鍵詞:職業經理人 職業生涯規劃 “實類-虛類評價模型”
職業經理人是指在一個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和經營權分離的企業中承擔財產的保值增值責任,全麵負責企業經營管理,對法人財產擁有絕對經營權和管理權,由企業在職業經理人市場(包括社會職業經理人市場和企業內部職業經理人市場)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權等為獲得報酬主要方式的職業化企業經營管理專家。
一、職業經理人測評依據
由於決定一個職業經理人到底是不是“高級人才”,最終靠的是職業經理人市場,而市場評價的標準是其人力資本的價值,所以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就是其人力資本價值的發展,是其聲譽資本的積累,是其市場評價的提高。
雖然現在市場還不完善,但從長遠來看,市場在職業經理人、企業、社會三方的要求下勢必是走向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的管理能力、誠信、聲譽等信息將越來越透明化,成為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價值進行評估和定價的依據。因此職業經理人要注重以市場評價體係為基礎,審視自我,迎合市場。
二、職業經理人測評體係的改進
王重鳴等(2004)提出了八維結構管理勝任力模型:行政技能、溝通技能、人際技能、領導技能、激勵技能、組織技能、自管技能和思維技能。孫衛敏(2007)構建的職業經理人綜合評價體係包括素質評價、績效評價和信用評價及相應的細化設計。薑曉琨(2008)提出從素質、能力、智力、信用這四個方麵建立職業經理人評價機製。職業經理人可以依據標準化心理測驗和評價中心技術等科學的檢測和判斷對自己進行評價,公司也可以以此作為職業經理人進行人力資源測評。
然而麵對諸多學者紛亂複雜的評價指標,職業經理人的自我測評看起來是一項非常艱巨且辛苦的過程,而要以此為基礎的職業生涯規劃也變得遙不可及。我們希望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總結出針對職業經理人自我評價的並且更加清晰明朗的評價體係。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易經》裏有“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的思想,從兩方麵來看問題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習慣。如果將職業經理人的評價指標一分為二,分成“實類”與“虛類”兩大係列,使評價工作易理解、易操作、易運用,那麼對於職業生涯規劃將會有推動性的作用。
綜合眾多學者的評價指標,按照能否量化的原則,將業績類、信用類指標作為“實類”指標(R),將能力類、素質類指標作為“虛類”指標(V)。“實類”指標相對來說比較具體化,容易評價而且評價結果也比較可信;“虛類”指標則比較抽象化,不容易得到準確的結果。
為了方便評價的規範進行,有必要將10個四級指標的細化內容及評價方法與標準列示出來:
四級指標 細化內容 評價方法
R1-財務類 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利潤率、周轉率、增長率、回收率等財務指標。 調查問卷
R1-企業運營類 事故發生率;分管領域製度建設情況;計劃完成的程度;交貨期;設備維護;會計核算準確性;資金安全性;市場占有率;客戶開發率;費用預算的執行情況等。 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