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教師
教育與教學
作者:段錦妤
摘要:長期以來,人們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提法沒有任何異議。但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我們的教師自身是否做到德智體全麵發展了呢?為此,要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教師,首先就要從教師的德、教師的智、教師的體三個方麵培養提高自己。
關鍵詞:教師 德智體 發展
中國教育應當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在1957年,毛澤東同誌就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指出了培養社會主義新型知識分子的方向和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提出了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在回顧總結我們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為指導,立足於我國的國情,著眼於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放眼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而做出的科學、嚴謹、全麵的表述。它為我國的教育在新的曆史時期應當“為誰服務”、“培養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人”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全麵理解和貫徹黨的這一教育方針,為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做出應有的貢獻。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提法沒有任何異議。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反問:要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教師自身是否做到了德智體全麵發展呢?又如何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呢?因此,教師要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自身首先就要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教師。如何才能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教師呢?我們的教師不妨從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三個方麵,培養提高自己的德、智、體。
一、教師“德”的發展
教師的德,即師德,是最重要的。中國現代教師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努力做到為人師表。師德修養,最重要的是要對學生懷著一顆真誠的愛心。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為,教師首先要“胸中有學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堅持“學生第一”;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平等相待、真心熱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了解和信任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全麵發展。師德修養,關鍵在於教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道德行為的自律。要使學生有一種真實明確的人生觀,“自己就不可不先有一種真實明確的人生觀”;要幫助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習慣,“自己就得繼續不斷地養成這些良好習慣”。隻有具備良好師德、高尚品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正確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學生。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自己就應當首先是一個有正確政治觀念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人,才能把德的因素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生活中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麵,以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如此,學生才能主動自覺地、創造性地學習;才能主動融入到社會活動中去鍛煉自己,實踐自己,培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勤奮、遵紀守法、講信用、誠實的人;才能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社會竟爭人才。作為教師,不但肩負著“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肩負著“傳道”者的角色。因此,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做學生的楷模與表率。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首先應表現在對黨的教育事業赤膽忠誠,對工作極端熱忱,以校為家,愛生如子,甘為人梯,默默耕耘。其次,應講奉獻,不求索取,把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作為自己的天職。再次,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首先堅決不做。作為一名教師應端正自己的思想,純化自己的師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率先垂範,時時、處處、事事給學生以楷模作用,隻有這樣,教育才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