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幾點設想(1 / 2)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幾點設想

綜合

作者:周彬

摘要:文章就國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著手,從融資方式分析中小企業處於融資困難的現狀。對企業所處的資本市場和銀行等方麵進行深入的剖析,找出形成這種困境的原因,並針對這些原因製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方式 資本市場

一、中小企業處於融資難的困境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方式,而兩種融資方式均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均處於困境。

直接融資是指企業依靠自身的實力進行融資,具有直接性、可轉讓性及長期性等特征,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據相關資料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受種種原因的製約,中小企業占據在所有企業在社會進行直接融資總額的比重相對很低。部分企業通過股權進行直接融資,但是由於當前股票市場的融資具有成本大、門檻高的特點,而多數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通過這一途徑很難到達預期的融資目標。同時我國的風險投資才剛剛起步,還停留在模仿西方國家的階段,與國外有著巨大的差距。並且這些風險投資公司多處於發達的大城市,發展呈現失衡狀態。據資料顯示,僅北京、深圳、上海三個城市就占據了全國70%的風險投資公司。

直接融資方式行不通,中小企業隻有采用間接融資,進而間接融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但是我國的銀行體製主要以股份製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現階段尚未完全與經濟體製改革相適應,他們依然把放款的對象定位為國有大中型企業,自覺不自覺地給中小企業施加金融壓製。國內銀行在對中小企業“惜貸”、對大企業“爭貸”的傳統觀念影響下,導致了以上局麵的出現。即便中小型企業獲得了貸款的機會也會受到種種限製,甚至會提高貸款的利率,由此導致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成本的提升。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1.資本市場層次缺乏

首先,我國沒有中小企業融資的專有市場。發行股票對於中小企業的要求相對較高,按照要求僅有很少的企業可以采取這種方式融資。其次,國家對發行債券有著嚴格的限製,中小企業根本無法滿足國家的要求,通過債券融資很難實現。再次,我國處於經濟的發展階段,投資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總之,我國現在的資本市場缺少中小型企業融資的層次,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2.加強銀行的風險控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業逐漸對外開放,市場化和商業化的原則已成為金融機構的共識,銀行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也隨之加強。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率,全國各銀行進行了貸款方式的改變,徹底放棄粗放貸款的方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銀行通過對貸款客戶實行信用評級,對於那些拖息欠息、負債率高的企業拒絕放貸,以此降低不良貸款率。同時銀行推行貸款風險終身責任製,進而導致了貸款審批要求增加,程序嚴格。這樣便將信貸人員與貸款客戶聯係起來,信貸人員勢必要嚴格把關。銀行為了把貸款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對下屬銀行的放貸權限進行控製,直接限製了基層銀行的信貸權限。由於中小企業直接接觸的多是基層銀行,基層銀行的放貸受到限製勢必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同時銀行的利率規則也不適於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大部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貸利率相對較高,直接提高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

3.銀行的擔保抵押不完善

我國銀行現行的擔保抵押製度,決定了銀行對抵押擔保資產的要求較高,進而將許多資產排除在外。對抵押擔保的資產僅采用資產評估,根據評估的最低比例放貸。諸多的規定嚴格地限製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鑒於現狀國家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方案和對策

1.健全資本市場層次

詳細分析我國現行資本市場的情況,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我國應實行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健全資本市場的層次。資本市場應由創業板市場、主板市場和中小企業板市場、股份轉讓係統、產權交易市場等層次組成。深圳證券交易所於2009年5月發布了國內首款創業板股票的上市規則,這個創業板是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與主板不同的發行標準,同時對企業曆史、經營業績、盈利能力等的硬性指標的要求也大幅度降低。新標準主要以企業的成長潛力、科技含量、研究開發能力等軟指標對企業進行衡量。同時在企業股票的審核、發行及上市製度等方麵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使得這些操作既體現了市場化原則又符合國際慣例,從而加強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資金支持的深度和廣度。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所屬的標準在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上開展直接融資。部分經營效益好、資產信任度高的中小企業可進一步拓展進入滬深主板市場;反之部分經營效益差、不能進入主板市場的中小企業,可繼續在創業板市場中進行融資;在健全我國資本市場層次的同時,應給風險投資行業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創業板市場補充了風險資本退出的機製。在企業培育風險投資中介機構和風險投資人才的同時,國家應建立相關的法律和優惠政策,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