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 丁豔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作為中共黨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是被毛澤東視為可以與遵義會議等量齊觀的一次會議。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因為在這個會議上毛澤東不但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整個會議召開的主題。
一、會議解決的問題體現了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主題
(一)政治上堅持全麵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原則
王明自1937年回國後,以王明為代表的新右傾投降主義派否定了中共自洛川會議以來製定的正確的抗戰政策,竭力要求中國共產黨運用法國共產黨“一切服從人民戰線”和“一切經過人民戰線”的經驗,把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改變為國民黨軍隊,做到共同領導,進行陣地戰。麵對這樣一種新的右傾投降主義勢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導,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六中全會上用這一原則解決和糾正了新右傾投降主義者的錯誤主張。會議報告指出:“抗戰時期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麵的全民族的抗戰,隻有這種全麵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的勝利。”而支持長期戰爭與爭取最後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在於鞏固與擴大全民族的統一團結,在於發動全民族的力量,在於依靠民眾以克服困難。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全民族抗日的”。這從根本上講明了我們統一戰線的性質。
在堅持全麵抗戰路線的同時,針對王明反對毛澤東提出的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提出要統一指揮,八路軍也要統一受蔣介石指揮的情況,全會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既統一,又獨立,指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是不對的。”同時還必須實行有團結,有鬥爭,以鬥爭求團結的方針。共產黨一定要在堅持民族統一戰線的原則下,衝破國民黨的限製,獨立自主地發展革命力量。隻有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才能保持共產黨已經取得的陣地,才能發展新的陣地。
(二)論述了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強調遊擊戰爭在抗日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在王明反對毛澤東一再強調的遊擊戰,主張正規戰,指出沒有統一的國防軍和統一的正規軍是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遊擊戰不能戰勝日軍的情況下,毛澤東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而在中國,主要的鬥爭形式是戰爭。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務。因此“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問題離開武裝鬥爭就不能解決”。會議決定,黨的工作重點是在戰區和敵後,要獨立自主地放手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而抗戰的實踐已經證明,基本遊擊戰戰略方針是符合我軍情況的,“遊擊戰爭是在全戰爭中占著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的”。沒有遊擊戰爭,忽視遊擊隊和遊擊軍的建設,忽視遊擊戰的研究和指導,也將不能戰勝日本。因此,遊擊戰爭雖在戰爭主體上居於輔助地位,但實占據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抗日而忽視遊擊戰爭,無疑是非常錯誤的。會議還以抗戰和敵後遊擊戰爭發展情況的實際出發,製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決策。
(三)對黨的建設的重視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處於何種地位的問題,這就是共產黨員應該怎樣認識自己、加強自己、團結自己,才能領導這次戰爭達到勝利而不致失敗的問題。”這是毛澤東在黨處於抗日戰爭這樣一個具體環境提出黨的建設問題,並從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建設以及作風建設等幾方麵進行了論述,提出了這些方麵的一些基本方針和原則。
第一,關於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毛澤東強調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公開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同時毛澤東還專門講了理論學習問題。他說:“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的理論,沒有曆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我們的任務是領導一個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進行空前的偉大的鬥爭。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任務,對於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並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因此我們不應當隻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擔負主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係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誌,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並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