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自己從不後悔
作者:微酸嫋嫋
剛過完一個暖和的春節南方就降溫了,我在外出途中偶遇了2014年的第一場雪。雖然冷得整個人縮成一團,但心中充滿欣喜,忍不住伸出手去迎接從高空墜落下來的雪花。
它們是那麼小,那麼纖細,卻又那麼美。
雪是冬天的微笑,明明是冷的,卻會讓人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和憧憬。
因為冷,晚上回家後我早早地鑽入被窩,看書時手機震動起來——原來是個一起寫文的朋友在QQ上找我聊天。她詢問我新書的進展和接下來的計劃,然後我們又聊了些別的,言語之中,我發現她壓力好大。
她生活在南方一座一線城市,寸土寸金的高房價,與之相應的卻是沒有安全感的職業和無法帶來安全感的收入,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和茫然。
在這次聊天之前,我一直以為她是個開朗的姑娘——我見過她本人,長相甜美,愛說愛笑,已不是少女的年紀,卻有一張少女的笑臉。
或許寫字的人都一樣,無論外在多麼活潑開朗,內心總有一座敏感而孤獨的小房子,住著小小的自己。
在人前笑容甜美的姑娘,不意味著轉身之後的每一分鍾都維持著一樣的樂觀開朗。
我在微博看到過不少留言或者私信,都是些十幾歲愛做夢的男生和女生,對著屏幕打下熱切的文字,表達他們對文字的熱愛和對成為職業作者的憧憬。
是啊,看起來多美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能以此為生,相對自由的時間安排,微博中偶爾能窺到的生活貌似光鮮——這麼一條一條分析下來,連我都要開始羨慕自己了。
可我正經曆著,正從事著,所以我知道這所有的美好隻是“看起來”。
雖然生活的城市房價隻有那個姑娘生活的城市房價的三分之一,我在經濟上的壓力要遠遠小於她,但那種長久遠離人群,沒有固定社交群體的孤獨感,對自我要求的焦灼感,以及不固定的收入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卻是一樣的。
因為生性敏感,所以各種負麵的感受在我們內心也更加澎湃囂張地碰撞和發酵。
當然也有快樂的時候。
比如當長假過去,微博上一片哀號“明天上班”時,我計劃的假期卻才剛剛開始;當自己寫完的文字被印製成漂亮的圖書擺放在書店的貨架上,紮馬尾的姑娘站在那裏看得津津有味,而我假裝路人輕巧地從她身後走過;別人的經曆隻是經曆,而我的經曆(包括朋友的經曆)都隨時可能變成文字……
熬過寫不出東西的漫漫長夜,度過幾乎沒有社交的長長白晝,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和職場發展,一心一意侍奉文字,這過程必然是有得也有失。
上文提到的那個姑娘在參加同學聚會後說:“我幾乎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入錯了行。”
雖然不知道她在同學會上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大概也猜到了幾分:無非是曾經同一起跑線上的同學們如今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混得風生水起,可是我們卻坐在家裏,成為一個“坐家”。
但即使這樣,我卻不後悔自己放棄工作,成了一個未來沒有保障的人。
我對那個姑娘說:“我以後可能還會找份工作,但不會正兒八經地上班了,因為我更喜歡能自己掌控的人生。”
嚐試過自由的人,很難再重新回到被禁錮的人生模式裏。
那些痛苦,焦慮,不安,都是為了得到這種自由,和實現自己夢想理所應當付出的代價。就像要遇到冬日的雪花,我們得先忍受刺骨的寒冷一樣,隻有經曆了這樣的寒冷,才能孕育出滿天的飛雪。
有過軟弱,有過遊移,但我知道自己從不後悔,我相信那個姑娘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