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濃花瘦,綠肥紅瘦,雪清玉瘦,人似黃花瘦,新來瘦。李清照的這幾處“瘦”字用得特別精妙,可謂活色生香,我見猶憐。
其實,除了“瘦”字以外,還有一個大同小異的詞,“憔悴”:道人憔悴春窗底,天教憔悴度芳姿,為誰憔悴損芳姿,誰憐憔悴更凋零,如今憔悴,憔悴損。
李清照因何憔悴因何瘦?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享受著貴族女孩的特權:蕩秋千、遊春、賞花、鬥草,幾乎不知憂愁為何物。初嫁時節的她也還是幸福的,“怕郎猜道,奴麵不如花麵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頗有新婦的嬌羞和侍寵。婚後的日子也因有著共同誌向而過得快樂無比,後來在青州歸來堂中,他們品茶、飲酒,甚至比記憶力。這樣的生活,李清照是十分滿足的,她自謂:“甘心老是鄉矣”。
多麼簡單的要求,然而,這樣的日子竟然不多。事實上,新婚不久,李清照就被迫同丈夫分居兩地,以後也一直過著聚少散多的生活。[一剪梅]《紅藕香殘》可謂是寫盡了因離別相思而產生的無限惆悵。此詞據說是趙明誠負笈遠遊時李清照特意書寫在錦帕上贈送給他的,女子的心思總是那樣的細膩和含蓄,贈錦帕其實是希望別後有錦書回贈,故而詞中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句。當然,更值得一說的還是“此情無計可消除,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在諸多的所謂相思之作中,更多的其實是單相思,或者是秋扇見捐的棄婦詩,或者是求之不得的苦情詩,而此詞不同,此詞中兩心相印、兩情相依,雖處兩地卻是同一個節拍,正是因為如此,思念才會無法排譴,以至於讓人眉間心上無處躲避。
南渡之後,一個女人一生中最悲哀的事情都讓李清照給趕上了:無家、無偶、無子,隻身一人,孤苦伶仃。明媚的故鄉成為異域,她傷心;比翼的鳥兒成了孤侶,她亦傷心;美好的生活成為過眼雲煙,她更傷心。想當年,為賦新詞的時候她也是強說過愁的,而今看來,那些都不過是淡淡的輕愁。[武陵春]《風住塵香》中,她哀婉地唱道:雖然還是春天,卻已是落紅滿地;雖然還會再有春光燦爛,卻已不會再有當年的情懷了;就算還有當年的情懷,又上哪去尋找當年那共賞春光的人。“物是人非事事休”,這樣沉重的哀傷,讓詞人不得不慎重地感歎:“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人生是一條河,多少的悲歡離合流淌在其中,小小的一條船,載著李清照的一生,那托舉起少女快樂的小舟,那見證了少婦惆悵的蘭舟,那承載著嫠婦哀傷的輕舟,倔強而又堅強的李清照駕著她的人生之舟,從未停止過她的航行。
沒有追求的女人會很幸福,沒有個性的女人會很幸福,沒有才華的女人也會很幸福。很不幸的是,這一切都彙集到李清照的身上。這樣一個有才華有個性而且敢於表現自我追求自我價值的女子,因為其特殊的氣質與經曆,必然會有一些特別的感受。李清照因強而瘦,因才而瘦,因愛而瘦,在她的一生中,她的幸福感很微弱,她更像是一個精神的流浪者。
李清照豪放到有些張狂,她不守閨訓,經常外出遊玩。在人生的諸種娛樂中,她特別喜歡那種爭先後、比高下、決勝負的活動。那是何其聰明智慧的一個女子啊,如果是個男子的話,她說不定會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作為的,但是,身為女子,她隻能把時間和才幹浪費在一些小遊戲之中。
再加上天生的藝術家的氣質,也讓她分外的敏銳,一朵花開,一聲鳥啼,一陣輕寒,都會細膩而溫柔地在她的心中掀起漣漪,更何況人生中有著種種危機,生命苦短,青春流逝,紅顏難駐,愛情不堅,聚散不定,死生無常,這一切更是讓她的心中無限感慨。尤其是當向外發展受到限製時,她隻能更加關注於自己的內心活動,不知不覺中便多愁善感起來。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寫的是女詞人與侍女之間一段別致的對話。一夜風雨聲,滿地繁花落。一覺酒醒,她不待披衣起床,便急著打聽門前的海棠花。她關心花事,其實也希望有人像她關心花卉那樣來關心她自己,可謂是花事中有心事。然而,侍女隻是那麼平淡地那麼隨意地回答了一句“依舊”。唉,怎會,明明應該是“綠肥紅瘦”。唉,這怎不教人失望呢。是惜花,更是憐人。
原來,這外化了的“瘦”字啊,其實恰恰是其內心裏豐富多彩、搖曳多姿的反映,隻是激情澎湃、熱情洋溢卻無人能懂,滿腹的孤獨和寂寞隻能作了一聲無奈的歎惜:人似黃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