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個同學都戴著帽子。和他們的五花八門的帽子比起來,她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普通通,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麼兩樣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妨礙她與夥伴們自如地見麵了。她輕鬆地笑了,笑得那樣甜,笑得那樣美。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現在,蘇珊常常忘了自己還戴著一頂帽子,而同學們呢?似乎也忘了。
救人與自救
一場戰爭正打得激烈,上尉在陣地上指揮士兵們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突然,陣地上響起了防敵空襲的警報。這時,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過來。上尉命令士兵們緊急就地臥倒。可是上尉並沒有就地臥下。他發現四、五米之外有一個小士兵仍然渾然不覺。他毫不猶豫,一個飛身魚躍將小士兵撲倒,緊緊地壓在自己的身下。
隨著一聲巨響,飛濺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倆身上,所幸的是安然無恙。
可是,等上尉回頭一看,他頓時驚呆了:自己剛才所處的位置被炸彈炸成了一個大坑。
呼喚愛心
有一幢灰暗陳舊的居民樓,由於年久失修,玻璃破碎,樓道黑暗,並且樓底垃圾成堆。
一天,一個小夥子來到這裏,租下了底樓的一處房子。小夥子從來到這裏的那一天起就整天樂嗬嗬的,他先是把門前的樓梯清掃幹淨,然後又把樓道的燈修好,係上一根拉繩,讓進出樓道的人都能方便地開關。他還把整個樓道破碎的玻璃都一一換上。人們看到他如此大公無私,都感覺很難為情,不少人從家裏拿來鐵鍬幫著他幹起來,隻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整幢樓底下的垃圾便被清掃一空。
過了幾天,小夥子居住的這個單元走廊的燈都漸次亮了,破損的窗戶也都被人自覺地修好。人們也不再隨隨便便地扔垃圾了,而是很自覺地拎著垃圾袋投向垃圾箱。不僅如此,以前樓下的嘈雜聲,樓上的狗叫聲,孩子的哭鬧聲也少了許多,整幢樓仿佛變了一個世界。
另外,人們相遇時的目光也似乎和藹了許多,鄰裏糾紛也絕了蹤跡,整個社區處處洋溢著溫馨與和睦。而所有這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一個小夥子,來自於小夥子那顆愛心的呼喚。
感恩之心
在美國,感恩節是個快樂的日子。
可在許多年以前,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卻是以絕望的心情迎接它的到來的,因為他們太窮了,想都不敢想節日的“大餐”。看著心情糟透的父母大吵起來,兒子隻能無助地站在旁邊。正在這時,響起了敲門聲。男孩看到門外站著一個滿麵笑容的男人,手裏還提著一個大籃子,裏頭裝滿了各式各樣過節用的東西。這家人一時都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那人說:“這份東西是別人讓我送來的,他希望你們知道還有人在關懷和愛著你們。”看著這份陌生人送來的禮物,夫婦倆推辭著。可那人把籃子捆在男孩子的臂彎裏就轉身離開了,臨走時還留下一句溫暖的話語:“祝感恩節快樂!”
感恩之心在男孩的心底油然而生,他暗暗發誓:日後也要以同樣的方式去幫助別人。
18歲那年,男孩終於可以養活自己了。雖然他的收入很少,可在這年的感恩節,他還是花錢買了不少的食物,裝作一個送貨員,把這些食物送給了一個很窮的家庭。當他走進那個破落的房子時,前來開門的婦女警惕地盯著他。他對那位婦女說:“我是受人之托來送貨的,請你收下這些東西吧。”說著男孩從他那輛破車上取下了那些食物。孩子們高興地歡呼了起來。“你是……上帝……派……來的使者!”那婦女語無倫次地說。男孩忙說:“不,不,是一個朋友托我送的,祝你們快樂!”說完他把一張字條交給了這位婦女。字條上寫著:“我是你們的一位朋友,願你們能過個快樂的節日,也希望你們知道有人在默默地愛著你們。今後如果你們有能力,請同樣把這樣的禮物送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這個年輕人懷著一個美好的心願生活著、奮鬥著,終於成為影響許多美國人心靈的大師。他的名字叫羅賓。
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接受過他人的恩惠,可我們是不是都用心記住了這些,並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其實,如果我們能懷著感恩之心麵對生活,那麼即使處在最困厄的環境裏,我們也能看到生命的綠洲,從而懷著更多的希望麵對未來。感恩之心還是一顆美好的種子,假如我們不光懂得收藏,還懂得適時播種,那麼我們就能給他人帶來愛和希望,並因此挽救他們,或是改變他們的內心世界。
一杯安慰
那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個炎炎夏日的午後,在紐約郊外的一棵大樹下,勤快的安德魯正悠然地整理著農具。他是一個孤兒,受雇於這裏的農莊主已經有兩年多了,他很滿意自己的這份十分辛苦的工作,烈日也沒有影響他愉快的口哨聲。坐在那裏,他一次次地張望著前麵那大片金黃的麥田,心中充溢著一份巨大的成就感,仿佛那即將到來的豐收完全屬於他自己,完全忘卻了自己隻是一個卑微的打工者。不知何時,一位老者蹣跚著從安德魯麵前走過,老者目光呆滯,神情抑鬱,似乎揣著許多難言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