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婦人之得意於夫主,由舅姑之愛己也。舅姑之愛己,由叔妹之譽己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叔妹之心,誠不可失也。皆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親,其蔽也哉!自非聖人,鮮能無過,雖以賢女之行、聰哲之性,其能備乎!是故室人和則謗掩,外內離則惡揚,此必然之勢也。
——司馬光《家範》
白話
妻子受到丈夫的寵愛,是因為得到了公婆的喜愛。公婆喜歡自己,又是因為小叔小姑稱讚自己。”由此可以看出,妻子的榮辱譽毀,完全在於小叔小姑對你怎麼評價。對小叔小姑的愛心,確實不能失去。每個妻子都知道不能失去小叔小姑的愛心,但又不能溫和地對待他們,豈不是大錯特錯嗎?妻子並不是聖人,怎麼能沒有過錯呢?即使有賢女的品行和聰慧,也難以成為沒有缺點的完人。因此妻子隻要得到家人的愛護,她的缺點過錯就不會外傳。倘若得不到家人的喜愛,她的過錯就會傳揚出去,這是必然的。
家訓史話
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三月,朱元璋到濠州(今安徽省風陽縣)投奔郭子興。郭子興見朱元璋相貌奇特不凡,讓他做了一名親兵。朱元璋非常勇敢善戰,凡是派他參加戰鬥,總是取得勝利,郭子興看在眼裏,喜在心中,於是將自已的幹女兒——宿州馬公之女馬氏許配朱元璋為妻,每次戰鬥,都與朱元璋商議,二人情同手足。
朱元璋帶領軍隊駐守滁陽(今安徽省合肥市東北)時,忌恨朱元璋的人散布謠言,說朱元璋手握重兵,為了保全實力,不肯出戰,就是出戰,也不盡力。郭子興性情梗直暴躁,信以為真,把朱元璋的得力戰將都調動到自己的部隊,削弱了朱元璋的兵權,對朱元璋也冷淡起來,遇到戰事,也不和朱元璋商議,致使二人互相猜忌。
有一天,一隊賊兵來到滁陽城邊,郭子興得到報告,立即把朱元璋召來,命令他把賊兵消滅掉,。朱元璋接受命令剛要離去,郭子興又命令自己手下的一員將領與朱元璋一起出戰。
朱元璋見郭子興這樣安排,知道郭子興對自己懷有戒心,也不計較。二人並馬出城,戰鬥剛剛開始,該將就被流箭射中身體,調轉馬頭,奪路向城中逃去,將朱元璋的陣勢也衝亂了。賊兵乘機殺來。幸虧朱元璋神勇,擋住了賊兵的衝殺。等到眾兵衝過來,朱元璋反守為攻,衝殺在最前麵,殺得賊兵四處亂竄,爭相逃命而去。朱元璋勝利回城,向郭子興報功,但郭子興隻是冷淡的敷衍了幾句。朱元璋非常懊喪,回到自己家中,長籲短歎。朱元璋之妻馬氏見了,關切地問:“聽說夫君打了勝仗,我正為你高興,為什麼夫君卻悶悶不樂?”朱元璋說:“你一個婦道人家,怎會知道我的事!”馬氏說:“莫非是我義父,薄待了夫君?”朱元璋被妻子猜到心事,更加煩悶,說:“你既然知道,又有什麼用呢?”馬氏說:“夫君可知道義父為什麼這樣對待你嗎?”朱元璋說:“以前怕我專權,已削了我兵權。現在懷疑我不肯盡力,我卻爭先殺敵,雖然打了勝仗,你義父仍然對我冷淡。我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他。”
馬氏想了一會兒,問:“夫君每次出征回來,有沒有給義父禮物?”朱元璋聽了一愣,說:“這卻沒有。”馬氏說:“我知道其他將帥,回來時都有禮物獻給義父,夫君為什麼與別人不一樣?”朱元璋忿然說:“他們是虜掠來的,我出兵時秋毫無犯,哪裏會有禮物!就是有從敵人那裏奪來的財物,也應該分給部下,為什麼要獻給主帥?”馬氏說:“體恤民生,慰勞將士,理應如此。但義父不知道這些,見別人都有禮物,隻有夫君沒有任何表示,反而懷疑你私吞金帛,因此心中不高興,這才薄待了夫君。我有一個辦法,可保夫君與義父前嫌盡釋。”
朱元璋問:“什麼辦法?快講!”馬氏說:“我這裏還有一些積蓄,把它們獻給義母,請義母向義父說明情況,義父一定高興,不會再難為你。”朱元璋心中頓時大寬,說:“這樣做太委屈你了。就按你說的辦吧!”
第二天,馬氏將自己積蓄的貴重首飾等物品,一一揀出,送給義母張氏,並且說是元璋孝敬義父、義母的一點兒心意。張氏滿心歡喜地告訴郭子興,郭子興神色怡然地說:“元璋這麼有孝心,以前倒是我錯疑了他。”自此以後,郭子興對朱元璋疑慮漸釋,遇到戰事,都和朱元璋商議。翁婿和好,滁陽城從此鞏固。朱無璋夫妻相敬,更加恩愛。朱元璋登基後,立馬氏為皇後。馬氏死後,朱元璋沒有再立皇後。
古訓今鑒
內有賢妻,是丈夫的一大幸事,妻子之賢,賢在何處?賢在操勞,賢在敬老,賢在教子,也有的賢在多智。馬氏之賢,就屬於後者。朱元璋之妻馬氏,雖然在兩軍陣前,不能建功立業,但在內室,用溫柔言語,寬解丈夫的憂思,用自已的積蓄,化解了翁婿間不斷升級的矛盾,使翁婿和好。她的功勞實在不亞於兩軍陣前建功立業。馬氏賢能聰慧,遇事沉著精細,富有遠見卓識,行事從容有序,堪為婦女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