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感覺非常遲鈍,而對痛苦、憂慮、恐懼則十分敏感。例如,當你平安無事、無病無災時,對周圍毫無感覺;反之,當健康一旦喪失,其感覺便十分強烈。平時,對日光、空氣、水,人們並不特別在意它們存在的意義,可是一旦失去它們,就會感覺非常痛苦。看來,我們生活的所謂幸福,常常是一些我們最不能感覺到的事情,所以學會享受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企望得到自己所沒有的,這樣自己就會永遠沐浴在幸福的陽光中。
有個女人叫蘇菲:
蘇菲擁有一切。她有一個完美的家庭,住豪華公寓,從來不用為錢發愁。而且,她年輕、聰慧、漂亮。
路易是她的朋友,路易覺得和蘇菲一起外出是一件樂事。在餐廳裏,路易會看到鄰桌的男士頻頻向她注目,鄰桌的女士為她而相互竊竊私語。有她的陪伴,路易感覺很棒。她讓路易由衷地認為做男人真好。
不過,當所有閑聊終止的時候,這樣一刻出現了:蘇菲開始向路易講述她悲慘的生活,她為減肥而跳的狐步舞,她為保持體形而做的努力,以至得了厭食症。路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位美麗的女士真實地、深切地認為自己胖而且醜,不值得任何人去愛。
路易對她說,她也許弄錯了。事實上,這世界上一半的人為了能擁有她那樣的容貌,她那樣的好運氣和生活,寧願付出任何代價。不,不,蘇菲悲哀地揮著手說,她以前也聽過類似的話。她知道這話隻是出於禮貌,隻是一種於事無補的慰藉。
而路易越是試圖證實她是一位幸運的女孩,她越是表示反對。
蘇菲對她生活的總結就是“糟透了”。
生活賜予我們的越多,我們就越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然後,我們對生活的期望值也就越高。
在對待金錢和地位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年賺26萬的人如果要采用一年賺100萬元的人的標準,結果一定是失落感籠罩,而非滿足感縈繞。如果人人都和洛克菲勒比較,我們的社會一定比現在更動蕩不安,許多人也會終生不滿,生活在痛苦深淵。
哪些不滿足型的人,他的期望層次總是會不斷升高:可以負擔得起l5萬美元的房子時,眼睛已經看到20萬美元;擁有20萬美元的房子時,30萬美元的又已成為“必需品”。
麵對生活,麵對人生,我要有滿足感。
“知足者常樂”,你一定知道這句話,可是知道這句話並不代表你就真正領會了這句話的意思。麵對生活,我們要有包容之心,對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用積極的態度麵對人生,這樣就能獲得寧靜與和平,從容而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