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問情(下)(1 / 3)

第三章 問情(下)

浩天心中那個悔啊,本來以為踏雪哭是因為被那詩感動的,哪裏想到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可是現在,怎麼又會成了這樣了呢?原來,原來踏雪怎麼會變成了害怕呢?不是感動嗎?可是現在為打斷踏雪的哭聲,他勸說,“你還學不學兵器了?“

“學,當然學。”踏雪眼睛一轉,擦幹眼淚,接著說,“可是我想學這個。”踏雪手指著紅布上的字。

“詩經?”

“對。”浩天做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要自己高興,她是不會讓他不高興的,都說了,一個月,一個月後,她就要走了。

她要去修煉了,一個人靜靜地修煉。

“那咱們得去書裏學。”

是以兩人又回到了屋中,浩天屋中,浩天將一本《詩經》送到踏雪眼前,踏雪眼前一亮,說:“我從來都沒想過,有一天,能學你們的東西,這是什麼,是知識嗎?”

“是的。”

“浩天,你很厲害,真的很厲害,能文能武的。”

秦斷崖晚上睡不著,出來上個茅廁,看著浩天的燈還亮著,他才想走上去敲門,才發現,屋裏有兩個身影,也有兩個聲音,是踏雪,踏雪這麼晚了,怎麼會在浩天的屋裏呢?

浩天為什麼與踏雪那麼親熱,那麼好,秦斷崖,很氣,他忘了上茅廁,戴著他的大刀,跑到了林子,他看到了剛剛浩天寫給踏雪的詩經,原來,浩天白天寫這個,是用來送給踏雪的。

看來,不僅僅是現代人,就連古代,不,應該是異域時空裏的人,也懂得用這個來討女孩子的歡心,隻是,踏雪會真的喜歡上浩天嗎?其實踏雪跟浩天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畢竟,他跟踏雪是不可能的,他也隻希望踏雪過得好而已。

踏雪拿著書,剛剛看兵器譜已經看得很無聊,現在又來看這個,不過,她都既然已經說了,要讓浩天開心,就不會掃他的興,浩天在那兒邊一個勁的說,雖然,她都聽不懂,浩天說的是什麼。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音樂的不同。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齊、韓、趙、魏、秦),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是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衛、王、鄭、齊、魏、唐、秦、陳、鄶〔kuai〕、曹、豳〔bīn))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為貴族所作,小雅為個人抒懷。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穀風、何草不黃等。

《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於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它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根據十五國風的名稱及詩的內容大致可推斷出詩產生於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朱熹《詩集傳》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辭氣不同,音節亦異。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容。”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