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dSe_CdS核_殼納米線的製備及光學性質研究(1 / 2)

CdSe/CdS核/殼納米線的製備及光學性質研究

研發設計

作者:趙輝

摘要:CdSe、CdS是重要的II-VI族納米半導體化合物,具有較大的禁帶寬度和激子束縛能,以寬帶隙半導體CdS為殼層包覆窄帶隙半導體CdSe核層,使表麵缺陷減少,從而提高核層的熒光量子產率。文章對CdSe/CdS核/殼納米線進行了製備,並探尋了CdSe/CdS核/殼納米線的光學性質,為納米材料在光學、光子學方麵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CdSe;CdS;納米線;半導體;核殼結構;光致發光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N304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3-001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08

Ⅱ-VI化合物半導體是直接帶隙寬禁帶半導體,具有非常好的電子和光學性質,在光電器件方麵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吸引了許多研究者的興趣。CdSe、CdS是重要的Ⅱ-VI族納米半導體化合物,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有著優良的光學、電學、熱學等性能,在光吸收、光致發光、光電轉換、非線性光學、光催化傳感器等方麵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以寬帶隙半導體CdS為殼層包覆窄帶隙半導體CdSe核層,兩種不同帶隙的化合物具有相近的晶體結構,使殼層在核層表麵的定向生長成為可能,並使表麵缺陷減少,從而提高核層的熒光量子產率,增強光穩定性。本文將物理和化學等實驗方法結合,對CdSe/CdS核/殼納米線進行製備,目的是尋找更加簡單易操作的製備方法,探尋CdSe/CdS核/殼納米線的光學性質,為納米材料在光學、光子學方麵的應用奠定基礎。

1 CdSe/CdS核/殼納米線的製備方法

CdSe/CdS核/殼納米線是在溫度可控的高溫管式爐中采用兩次升溫化學氣相沉積(CVD)的方法獲得的。所采用的實驗裝置,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1)水平管式加熱爐;(2)石英管;(3)移樣棒;(4)氣體供應裝置;(5)尾氣處理裝置。

製備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切割好矽片(7mm×5mm)分別用丙酮、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在超聲波清洗器中清洗10分鍾;第二,用氮氣將清洗好的矽片吹幹;第三,放入小型離子濺射儀中鍍金,得到約20nm厚金層的矽片作為收集樣品的襯底。

第一,以CdSe、CdS粉末分別作為核層和殼層蒸發源,放入不同瓷舟中;第二,將裝有CdSe粉末的瓷舟放入石英管中,並置於管式爐的中心溫區。在石英管的上遊,裝有CdS粉末的瓷舟置於管式爐之外。在石英管的下遊,放3~5片鍍金的矽片,第三,通入氬氫混合氣,1小時後將管式爐升溫加熱至950℃,氣流量為20sccm,恒溫2小時生長成核層的CdSe納米線後,使用一根帶勾的鐵棒將裝有CdSe粉末和CdS粉末的瓷舟位置進行交換,再將管式爐的溫度降至750℃,蒸發CdS粉末,使CdS蒸汽緩慢的沉積在已生長的CdSe納米線表麵形成CdS殼層,恒溫1小時後在氬氫混合氣的氣氛中冷卻到室溫,在矽襯底表麵沉積有一層棕黃色物質。

2 CdSe/CdS核/殼納米線的光學性質

在室溫下用顯微共聚焦熒光係統對CdSe/CdSe核/殼納米線異質結構的發光性質進行了研究,采用波長為405nm的半導體激光作為激發源。單根CdSe/CdS核/殼納米線的PL光譜圖,在圖中可以看到兩個分立的強度很強的發光峰,短波段位於515nm處,為綠色發光峰,長波段位於709.5nm處,為紅色發光峰。綠色發光峰為CdS的帶-帶發射峰,對應的帶隙與CdS的能帶寬度(Eg=2.4eV)一致,而紅色發光峰為CdSe的帶-帶發射峰,對應的帶隙(大約1.75eV)與CdSe塊材的能帶寬度(1.7eV)相比增大了0.05eV,原因可能是由量子限域效應引起的發光峰藍移。此PL光譜圖說明我們製備所得的樣品為CdSe/CdS核/殼結構的納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