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設置位置不當
許多已有標誌雖然按照規定裝在了路邊,但卻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形同虛設。在一些公路上,常常發現許多標誌的位置設置不當,比如,在山區多彎路段使用了大量的急彎路標誌,既不合理,會使駕駛員產生“熟視無睹”的狀態,又造成這段山路標誌林立,信息過載,致使管理成本增加;在陡坡臨水臨崖路段,不是僅用一塊“傍山險路”標誌就能包涵的,預先警示的標誌也必不可少。
2.4 維護難度大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一直都沒有固定的資金來源,根據《公路法》的規定,縣、鄉兩級政府承擔縣鄉農村公路建設、維護的主要任務。由於各地的經濟發展差距,東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財政實力較強,財政投入的建設資金較多,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區由於財政困難,投入建設的資金較少。從這一點看,農村道路建設的資金本就有限,再投入相應的維護費用,就變得更不切實際。雖然各鄉鎮政府按照公路要求組織了養護人員進行道路養護,但現有養護人員因工資較低,大多數人員來自附近村鎮,年齡偏大,有的甚至是超過60歲的老年人,無法勝任養護工作,缺乏養護知識無法保證養護質量,更無從談起提高養護水平,因此,養護水平和養護質量都無法得到保證,導致公路破壞無法及時修補,養護效果差,加之缺乏監管力度,公路標識也不能及時更新,導致標識維護差。總的來說,養護資金缺少穩定渠道、投入嚴重不足,養護機製缺乏活力、養護質量不高等,使公路交通標誌維護難度大,即維護經費難落實,對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誌標線、護欄、隔離等設施的投入就尤為困難。另外存在於農村公路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由於交通標誌大致為金屬質地,有再次利用的可能,加之農村地區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較低,農民的意識相對較為薄弱,所以交通標誌被大肆偷盜的現象比較嚴重。所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農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車安全和長遠發展。因此,如何提高農村公路信息標識的安全性,發揮其最大社會效益,需要認真研究。
3 采取措施
3.1 設置村莊服務信息
隨著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發展迅速,與外界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因此,為了方便人們出行和加深對這些村莊的了解,需要對村莊信息進行一定的注解。還有,在村莊集中、人口較密集的地區,交通也可能比較繁忙。這時可以在村口設置指路標誌,告訴行人村莊的名稱以便再次路過或被提及時,方便聯係,和外界能有更緊密的交流。
3.2 設置農村生產服務信息
在以蓄養牲畜為主的農村,聯係村與村、戶與戶之間的道路上,可以適當地設置警告標誌,以便機動車駕駛員更有準備,發現意外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進行合適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