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網自動化方案及其社會效益探討
電力科技
作者:常丹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戶對供電的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配電網在電力係統中占據重要地位,加快配網自動化建設不但能夠提高配網運行效益、可靠性及運行水平,還能夠提高故障情況下配網的管理水平及快速反應能力。文章以某市為例,論述了配網自動化方案及實施,並分析了所產生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電力係統;配網自動化;社會效益;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3-015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78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電力行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快,城市配電網供電質量及經濟運行指標等麵臨著更高要求。配電網作為發輸配電的最後階段,其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非常重要。由於配電網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網架結構具有差異性,部分線路在負荷高峰期長期處於過載運行狀態,因而配網的供電能力及質量不高。此外,由於缺少自動化技術的支持,電力企業無法實時掌握配網運行信息,配電網故障的處理及供電恢複速度較慢,這不僅影響到配電網的經濟運行,而且也降低了供電的可靠性。這就需要借助配網自動化技術,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對配電網智能化進行綜合監控管理,使配電網處於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運行狀態。由此可見,配網自動化方案的應用對於電力企業和社會來說都有著重要意義,下麵主要介紹了某市的配網自動化方案及社會效益,以此進一步提高配網自動化的應用範圍。
1 配電自動化方案及實施
1.1 基本思路
某市在配電網自動化建設過程中,始終以智能電網總體發展為目標,充分運用現代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數字係統控製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及計算機技術,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配電網電力流、信息流及業務流的雙向運作及高度整合。2010年,該市根據堅強智能電網配電環節的總體框架及技術發展規劃,以配電網堅強網架建設為基礎,以智能電網科研項目為重點攻關方向,基本實現配電網結構的初步優化。在2011~2015年間,在完善智能電網配電環節技術構架體係的基礎上,全麵推進配電自動化及配調一體化技術支持係統建設。
1.2 配電自動化的功能
配電自動化係統應具有以下四項基本功能:(1)配電網設備的監控、實時數據采集及傳輸功能;(2)配電變壓器低壓側補償電容器的自動投切;(3)故障判斷、隔離及網絡重構功能;(4)實時數據分析、處理及報表生成功能。
該市配網自動化建設方案中,饋線自動化的實現方式為:(1)配電網分段開關應具有密封性及免維護性,控製電源必須安全可靠;(2)根據配網實際情況選擇人工、自動或遠方自動轉移負荷及恢複供電的模式;(3)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架空配電網,可以使用電流型FTU來檢測故障電流及信號,並通過掌握遠程控製方式隔離故障並恢複送電;(4)對於樹狀放射式接線的架空線路且通信手段不完善的區域,使用電壓型故障自動隔離方式來自動隔離故障;(5)對於通信網絡可靠、配電網結構簡單的區域,使用分布式智能模式的FTU終端來實現。
1.3 配電自動化建設方案
該市建設配電自動化係統始終以“總體規劃、充分結合現狀、優化設計、分步實施”為原則,以“可靠高效、經濟實用”為宗旨,以實現配電網遠程監控、快速處理故障、提高供電可靠性為目標。
1.3.1 體係結構。該市配電自動化係統建設參照IEC 61968標準,配電自動化係統采用分層集結的策略,建成配電主站、配電子站及遠方終端的三級體係結構,配電自動化具備與調度自動化係統、管理信息等係統通訊接口,以實現信息交換與共享。
第1層為配電主站,配備基於交換式以太網的高檔配電自動化後台係統及大型數據庫,主要用於管理該市範圍內的中壓配電網。第2層為配電子站,以變電站為中心,用於集結在區域內分散的配電終端設備及電量采集器的信息。第3層為遠方終端,主要由TTU、DTU、FTU、RTU及電量集抄器等構成。將饋線終端單元(FTU)安裝在柱上開關上以實現實時監控;將監測單元(TTU)安裝在配電變壓器處,可以監測配電變壓器,也能實現分散用戶抄表集中器、電能核算及低壓側無功電壓綜合控製;將遠動終端單元(RTU)安裝在開閉站、配電室內,電量集抄器安裝在變壓器附近,這樣能夠為用電科學管理提供分散用戶的電量數據來作為參考。電力企業要加快營銷係統數據庫的開發速度,其可以減少大量中斷設備的安裝,減少電網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