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1 / 1)

在商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個故事:

明朝萬曆年間,中國北方的女真為患。皇帝為了要抗禦強敵,決心整修萬裏長城。當時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卻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關”的題字中的“一”字,已經脫落多時。萬曆皇帝募集各地書法名家,希望回複山海關的本來麵貌。各地名士聞訊,紛紛前來揮毫,但是依舊沒有一人的字能夠表達天下第一關的原味。皇帝於是再下昭告,隻要能夠雀屏中選的,就能夠獲得最大的重賞。經過嚴格的篩選,最後中選的,竟是山海關旁一家客棧的店小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鏡。

在題字當天,會場被擠的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備妥了筆墨紙硯,等後店小二前來揮毫。隻見主角抬頭看著山海關的牌樓,舍棄了狼豪大筆不用,拿起一塊抹布往硯台裏一沾,大喝一聲:“一”,十分幹淨利落,立刻出現絕妙的一字。旁觀者莫不給予驚歎的掌聲。有人好奇的問他:為何能夠如此成功的秘訣。他被問之後,久久無法回答。後來勉強答道:其實,我想不出有什麼秘訣,我隻是在這裏當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當我在擦桌子時,我就望著牌樓上的“一”字,一揮一擦就這樣而已。

原來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點,正好麵對山海關的城門,每當他彎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汙之際,剛好這個視角,正對準“天下第一關”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數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這就是他能夠把這個“一”字,能夠臨摹到爐火純青,微妙微肖的原因。

其實,這個有趣的故事,正是反應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練習造就完美,熟練才能精通,再小的事情做到極致就能成就大事。舉凡一些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士,盡管這些頂尖人物優點不一而足,成就也在不同領域開花結果。他們卻都有一個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點:關注細節,把小事做到完美。因為看重小事,所以能夠投入強大的動力與能量;因為專注於細節,才能心無旁騖勇往直前;也更因為重視與專注,才能達到專業與精通的境界。

古人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正可於細微之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不要小看做小事。隻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人人都應從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才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長城才是牢靠的。

縱觀中外的許多知名企業,最後走向沒落的原因大多不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出現失誤,而是在一些小事和細節上沒有做到位。一件小事的背後,往往牽動著一個企業的命脈;一個細節的內涵,折射著企業興衰成敗的實質。在一些因小事做不好而最終失敗的企業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許多員工麵對小事本著無所謂的態度,對細節視而不見。點點滴滴的小事,彙集起來就是企業的災難。

古人雲:“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說的就是要想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的道理。在工作中,關注小事,反映的是一種忠於職業操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的職業道德和精神,其中也糅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把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到完美,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在工作中鑄就自己的輝煌。

海爾的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願意把小事做細的員工最終脫穎而出。因為,我們不缺乏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我們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製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的不折不扣的執行者。由此,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提倡一絲不苟、注重細節的作風,把大事做細,把小事做亮。真所謂“成也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小事的魅力。

歌德在他的敘事歌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了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讓彼得把它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麼,就自己撿起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又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

兩人繼續前行,經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猜到彼得一定渴了,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掉。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18次腰。耶穌笑了,對他說:"如果當初你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第一次不把小事幹好,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上操勞。"

這個故事再次讓每一位職場中人啟悟:小的就是大的。做好小事,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關鍵點。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殊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一句話,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工作中如此,人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