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致誌做事的人,是惟一能夠真正取得成就的人。
——彼得·F·德魯克
從小職員到大老板
偉大始於平凡,一個人手頭的小工作其實是大事業的開始,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意味著你能否做成一項大事業,能否取得成功。
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裏,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這是一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隻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隻有他成了董事長。
恰科年輕的時候,到一家很有名的銀行去求職。他找到董事長,請求能被雇傭,然而沒說幾句話就被拒絕了。當他沮喪地走出董事長辦公室寬敞的大門時,發現大門前的地麵上有一個圖釘。他彎腰把圖釘拾了起來,以免圖釘傷害別人。
第二天,恰科出乎意料之外地接到銀行錄用他的通知書。原來,就在他彎腰拾圖釘的時候,被董事長看到了。董事長見微知著,認為如此精細小心、不因善小而不為的人,非常適合在銀行工作,於是改變主意錄用了他。
果然不出所料,恰科在銀行裏樣樣工作幹得非常出色。後來,恰科成為法國的銀行大王。
阿基勃特與恰科都是因小事而引起了大老板的青睞,況且那些小事似乎又都是微不足道、人人能做的小事。這就使他們從小職員發展成大老板的經曆,帶上了更加濃重的偶然性色彩。不錯,在很多方麵勝過他們的人一定很多,但其中像他們那樣不拒絕平凡而高尚的小事、多少年如一日的人能有幾個?像他們那樣將愛業、敬業、勤業的熱忱化作一種有影響的企業精神的人能有幾個?看來,在他們偶然成功的背後,還是存在某種必然。那種支配著偶然的必然,很可能是他們高出眾人的整體素質。從根本上說,成功總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
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純屬偶然。可是,誰又敢說,那不是一種必然尹有許多不起眼的小事情,誰都知道該怎樣做,問題在於誰能堅持做下去。
一個人要建功立業,需要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正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那種視善小而不為,認為做小善之事屬“表麵化”與“低層次”的眼高手低的人,那種常明燈前懶伸手、老弱病殘不願幫的“不拘小節”的人,要成就大業也難矣。
還是伏爾泰說得好,使人疲憊不堪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很有必要隨時倒出鞋子裏的那粒沙子。
於細處可見不凡,於瞬間可見永恒,於滴水可見太陽,於小草可見春天。上麵說的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但不一定人人都願“舉手”,或者有人偶爾為之卻不能持之以恒。可見,“舉手之勞”中足以折射出人的崇高與卑微。
細節改變命運
認真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成功者及偉人都是注意細節的人,注意細節,方可成為天才,
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就是:最偉大的生命往往是由最細小的事物點點滴滴彙集而成的。絕大多數人很少能有機會遇到那種重大的轉折,很少有機會能夠開創宏偉的事業。而生活的溪流往往是由這些瑣屑的事情、無足輕重的事件以及那些過後不留一絲痕跡的細微經驗漸漸彙集成的,也正是它們才構成了生命的全部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