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英國大學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結構要求及其啟示(1 / 3)

陳曉端

英國大學對文科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的作業和學位論文,均有嚴格的寫作結構要求,研究生必須按照規範的結構撰寫自己的作業和畢業論文,才有可能通過導師的評定,進而獲得答辯的機會。這種規範的英式論文結構被一些中國留學生戲稱為“洋八股”。到英國讀人文課程研究生的中國學生起初都感到英國人為什麼這樣死板和教條,非得讓中國學生按他們的要求去寫。因為國內對文科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並沒有如此嚴格的寫作結構要求。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體驗後發現,在這種所謂的“洋八股”式的論文結構背後有著豐富的內涵,按照這種結構的要求撰寫研究論文,對於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養成科學研究的態度意義非淺。本文擬以英國教育類研究生論文為案例,對其結構與功能以及對我國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啟示進行初步探討。

一、英式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基本結構

若著眼於科學研究的基本範式和實證的研究傳統,規範的英式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一般由六個基本的部分組成:(1)前言(Introduction);(2)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3)研究方法(Methodologyor Methods);(4)研究結果(Findings or Re-sults);(5)分析或討論(Analysis or Discussion);(6)結論或總結(Conclusion or Summary)。

除了這六個基本的部分以外,當然還有前麵的摘要和後麵的參考資料和附錄等。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論文結構在英國1960年代出版的人文與教育雜誌上還很少見到,但目前已經被眾多的教育專業研究雜誌所采用。以英國教育研究基金會出版的《教育研究》(Educational Research)為例,1960年代到1980年代該雜誌發表的文章從結構上看還有著較大的差異,但1990年代以後出版的論文80%以上采用了這種近似“六段論”式的基本結構體係。目前英國許多大學的教育學院對研究生的作業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也是如此。均要求盡量采用上述的“六段論”式的論文結構體係來完成作業和畢業論文,甚至還規定了每個部分在整個論文中所占的比例或字數的分配。不少有關教育研究方法的著作或教材也明確指出了研究生論文的基本結構框架,大都以“六段論”式的論文結構為主體。

巴奈思(Barnes,1995)在其所著的《為學位而成功學習》(Successful study for degrees)一書中就指出,典型的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應該包括如下的部分:(1)目錄;(2)內容提要;(3)前言(10%);(4)文獻研究回顧(20%);(5)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15%);(6)研究的實施過程(15%);(7)數據與資料的分析與說明(20%);(8)研究結果的評論與評價(10%);(9)總結與結論(10%);(10)參考文獻;(11)附錄。

萊斯特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生課程學習指南對研究生作業結構的要求是:(1)前言(10%);(2)研究文獻回顧(30%);(3)研究方法(10%);(4)研究結果(20%);(5)討論與分析(20%);(6)研究結論(10%)。

盡管並非所有發表在雜誌上的教育論文都是按照這樣的結構呈現的,但就筆者的統計來看,絕大部分的教育研究論文和研究生學位論文均屬於這種類型。相比之下,國內教育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以及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結構就比較多樣化了,從“六段論”到“四段論”,大多為“三段論”式的文章,甚至有的文章隻有兩個大的部分,也有的文章隻是文獻述評或發表自己的幾點看法。或許我們中國人有我們自己的看法,即教育現象是很複雜和多樣的,對教育問題的研究沒有也不應該有固定的結構或程式。而英國人倡導並堅持這種“六段論”式的論文結構從表麵上看似乎千篇一律,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講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英式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因為英式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強調的是研究的步驟和結構,而並非文章內容的線條和結構,所以從文章字麵表述的內容綱目上,不容易使人很快地看到這篇論文涉及了哪些最基本的內容。相反,國內的論文則能使讀者從文中大小標題上很快了解它所涉及的內容。正像不少中國留學生在談到閱讀研究文獻的經驗時所說的,閱讀中文論文要看標題,閱讀英文論文要看前言和結論。但仔細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英式論文每個部分其實都有自己的要求和必須要說清楚的內容。而要達到這一點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或許又涉及中英兩種文化和認知方式的差異。對此我們仍須進一步地深入思考。下麵來看看英式研究生學位論文每個部分的基本要求。

(一)前言(Introduction)

前言是英式規範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來說,這一部分的比例約占整個論文的8%-10%。研究生不僅要說明所研究的題目受關注的程度,包括學者們的關注、實踐的關注或政府的關注,還要說明研究這個題目的依據、理論與實踐的意義以及研究的目的。因而,在閱讀英國的教育研究論文中,筆者發現,不少的作者和研究生是從這個論題是什麼時候受到人們的關注開頭的。當然,前言的主要作用是說明研究的依據、目的、理論與實踐的意義和價值。

(二)研究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

這一部分一般要占到全文的20%左右。從比重上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英國人的研究是非常重視對已有或相關研究文獻的回顧的。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在萊斯特大學圖書館裏有一本哈特(Chris Hart,1998)所寫的關於如何進行研究文獻回顧的專著,英文為Doinga Literature Review,這本書在藏有幾百萬冊圖書的萊斯特大學圖書館裏被排名為借閱率最高的十本書之一,幾乎成了每個研究生的必讀書,可見該書有著很大的應用價值。研究文獻回顧是英國的研究生作業和畢業論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進行研究文獻回顧的目的是要展示自己對以往研究的了解和理解,同時要給讀者一個明確的交代,讓讀者知道本研究與以往研究的關係。然而,隨著教育研究的發展和出版物的增加,大量文獻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在人們的麵前,對研究生進行文獻回顧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大量的相關文獻中選擇具有典型代表的文獻以便支持與證明自己的研究選題的意義與價值,是研究生必須麵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