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是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進行現代化變革的大黨,是一個肩負著時代重任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華文化的千年畫卷何以出現如此壯麗的一幕,絕非偶然。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曆史緩慢而曲折發展的必然。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義律率領船艦四十餘艘及士兵四千名到達中國海麵,悍然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經過兩年多的持續,到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在南京訂立了城下之盟,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例一開,美國、法國等侵略者紛紛乘人之危,進行外交訛詐,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所有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了根本變化:戰前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戰後領土被割占,主權被踐踏,獨立自主地位喪失;戰前中國在經濟上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戰後外國商品湧入中國,使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戰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則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鴉片戰爭是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轉折點,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起點。
中國民主革命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止,共經曆了109年,整個革命過程以五四運動為標誌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大階段。在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許多獻身於民族進步事業的誌士仁人,為了改變祖國的境遇和命運,進行了長達七十多年的英勇鬥爭。1851年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空前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太平天國的英雄們以疾風暴雨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先後攻克六百餘城,席卷半個中國,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十餘年的農民政權,形成了近代曆史上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的第一次高潮;1900年發端於山東的義和團運動在“扶清滅洋”的口號下,把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清政府一度被迫對帝國主義“宣戰”。義和團運動不僅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清政府,而且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特別是如火如荼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高潮;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為標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達幾千年之久的君主專製製度,使民主共和國的思想從此深入人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五大上所作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3頁)。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高潮。可是,這些風起雲湧的鬥爭浪潮一次又一次的都失敗了,中國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孫中山全集》第九卷,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99頁)。無數英雄為此而抱終生之恨。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表明:無論當時的國民黨,還是其他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政治派別,都沒有也不可能找到國家和民族的出路,“中國革命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就必然不能勝利”(《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頁)。正如我黨元老林伯渠同誌所說:“辛亥革命前覺得隻要把帝製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後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樣的遙遠,於是慢慢地從痛苦經驗中,發現了此路不通,終於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解放日報》1941年10月10日)
近代中國社會在黑暗的徘徊中終於迎來了黎明前的曙光。中國革命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出現了兩個重大的變化,即工人運動的發展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中國工人階級是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而成長起來的。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辦了一批工廠企業,我國就產生了最早一批產業工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中國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進一步壯大起來,到1919年,全國產業工人總數已達二百萬左右。中國工人階級除具有一般無產階級最有遠見、大公無私、組織紀律性強等基本優點外,還有他自己的許多突出特點:他們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三重壓迫和剝削,而且這種剝削壓迫的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罕見的。因此,他們在鬥爭中比任何別的階級都來得堅決和徹底;他們多集中在上海、武漢、天津、廣州、沈陽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且更集中在這些城市的紡織、海運、礦山、鐵路等少數行業和大工廠。集中易於形成強大力量,便於團結戰鬥;他們中的大部分是破產農民出身,與廣大農民有著天然聯係,最容易與農民結成聯盟。這些優點和特點決定了他們是中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最先進的階級,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代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中國工人階級從產生那天起,就不斷地進行鬥爭:1875年至1913年主要的罷工鬥爭就發生了78次,1916年17次,l917年22次,1918年30次,1919年5月前就罷工19次。在以學生為先鋒,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台,成了運動後期的主力軍,表現了堅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中國無產階級的成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產生奠定了階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