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1 / 3)

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黨的理論旗幟。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科學的指導思想,它是我們黨製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基礎,是我們黨一切活動的行動指南。明確黨的指導思想,高舉黨的理論旗幟,對於廣大共產黨員和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如果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行動指南,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是中國共產黨一貫的指導思想。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係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最正確最革命的科學思想的結晶”(《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四版,第1094頁)。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形成、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尖銳化的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適應無產階級鬥爭的需要,投身於當時的革命實踐,總結了歐洲工人運動的經驗,同時又批判地吸收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創立了無產階級謀求解放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通過大量的事實材料和嚴密的邏輯論證,闡明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創立了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為無產階級鬥爭指明了方向;指出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製度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的創造者,無產階級要實現自己的曆史使命,必須組織自己的先鋒隊——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通過暴力革命,粉碎資產階級專政。同時,馬克思主義又指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後,不但要消滅一切剝削製度和剝削階級,而且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並在這個基礎上消滅三大差別,直到共產主義的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是統一的,是相互聯係、密不可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與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運用,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落腳點。這三個組成部分相互作用,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科學體係的統一整體,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十分嚴整和科學的世界觀。

列寧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依據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國或少數國家內取得勝利”的理論,解決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的一係列重大問題,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列寧還研究了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經濟狀況,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劃時代的新內容。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經驗的結晶,是20世紀初人類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五版,第63頁),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