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四年,韋世康因為母親去世,辭職回家操辦喪禮。時間不長,朝廷又起用他。韋世康堅持請求辭職,楊堅沒有批準。
隋開皇十三年,韋世康回朝任吏部尚書。休閑的時候,他對子弟們說:“我聽說功成身退,是古人的常道。現在我已年近六十,名聲地位也很高了,想辭職隱退,你們覺得怎麼樣?”子弟們都表示同意。於是韋世康趁皇帝宴請百官之機,先對皇帝下拜了兩次,然後說:“我這個人沒什麼功績,現在地位官職卻很高。如今年紀大了,恐怕不能擔負起國家的重任。因此希望陛下能批準我回家養老,把職位讓給有才能的人。”皇帝安慰了他半天,結果仍沒有批準,讓他出任荊州總管,以便輕鬆從事。
韋世康一直有辭職隱退的打算,可惜都沒能成功。最後終於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死在官道上。
官位榮譽乃身外之物,為官時不執著於為官,辭官時亦不執著於辭官。韋世康可謂淡泊從容的代表了,但後世有幾人能做到呢?
過讓國王羨慕的生活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人們總是在各種可能的條件下,選擇那種能為自己帶來較多幸福或滿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名求利外,人生還有另一種活法,那就是甘願做個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飯,布衣短褐,以冷眼洞察社會,靜觀人生百態,這樣,就能品出生命的美好,享受生活的快樂。
有的人既不求升官,也不求發財,每天上班安分守己做好本職工作,下班按時回家,每個月領著不多不少還算說得過去的一份工資,晚上陪愛人在家裏看看電視,周末帶孩子逛逛公園,年輕的時候打打籃球,年紀大點練練太極拳,不生氣,不上火,知足常樂,長命百歲。這樣的人生可能看起來有些“平庸”,但其中的那份“閑適”給人帶來的滿足,也是那些整日奔波勞累、費心勞神追求功名利祿之人所體會不到的。所以國王會羨慕在路邊曬太陽的農夫,因為農夫有著國王永遠不會有的安全感,而要有農夫那樣的安全感就不能有國王的權勢。
功成名就從一定意義上講並不難,隻要用勤奮和辛勞就可以換取,就是需要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拚搏。就一般情況而言,你多得一份功名利祿,就會少得一份輕鬆悠閑。而一切名利,都如過眼煙雲,終究會逝去,人生最重要的,還是一個溫馨的家和腳下一片堅實的土地。
曠世巨作《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契爾說過:“直到你失去了名譽以後,你才會知道這玩意兒有多累贅,才會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盛名之下,是一顆活得很累的心,因為它隻是在為別人而活著。我們常羨慕那些名人的風光,可我們是否了解他們的苦衷?其實大家都一樣,希望能活出自我,能活出自我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世間有許多誘惑:桂冠、金錢,但那都是身外之物,隻有生命最美,快樂最貴。我們要想活得瀟灑自在,要想過得幸福快樂,就必須做到:學會淡泊名利享受、割斷權與利的聯係;無官不去爭,有官不去鬥;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時光,這樣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愜意。否則,太看重權力地位,讓一生的快樂都毀在爭權奪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學會以淡泊之心看待權力地位,乃是免遭厄運和痛苦的良方,也是得到人生幸福和快樂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