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筆筒玄機(1 / 2)

這個筆筒是以前老爸開古玩店的時候,花一百塊錢收的一個筆筒,當時自己看著這筆筒挺好看的,於是自己就要了下來。

爸爸很支持自己練習書法的,小時候自己練書法需要花錢買東西,老爸從來都沒有猶豫過。

記得當時老爸告訴自己,這個筆筒是清末的。

朱明思念著父母,拿起那筆筒發呆,他突然驚訝的發現,筆筒上竟然冒著光,像電視裏佛像四周散發的金光一樣。

朱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真的嗎?這筆筒怎麼會發光呢?

他把筆筒重新放在了桌子上,用手揉了揉自己惡眼睛,發現這筆筒還是散發出金光。

奇怪了,以前自己怎麼沒發現這筆筒發光?朱明心中想道:會不會是要凝神細看才會發光,以前之所以沒有看到筆筒發光,那是因為自己沒有仔細看。

朱明想到這裏,凝神去看其他的東西,他發現其他的東西都沒有發光,還是隻有這個筆筒會發光,看來是筆筒的問題了。

試了好幾次,朱明終於確定就是筆筒的問題,但是筆筒發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朱明驚訝不已,他伸手去摸筆筒四周的金光,無論他怎麼去摸,甚至拿起一本書使勁的煽風,那金光還是在,吹不開打不散。

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是這筆筒裏有什麼奇怪?”朱明突然想到最近看的一本小說,楊門二爺寫的《鑒寶神醫》。

那小說裏麵就有一個筆筒,主人公打開筆筒的機關,裏麵發現了寶物,難道這個筆筒裏麵也有機關?

朱明把這個筆筒全麵的檢查一遍,筆筒應該是普通紅木筆筒,由於用的時間有些長了,顏色已經有些發黑。

朱明拿起筆筒,仔細看了看,發現筆筒外麵很高,但是裏麵卻顯得不是那麼深,下麵最起碼也有三厘米高。

於是,他拿起了尺子量了量,外麵是二十一厘米高但是裏麵隻有十六厘米,也就是這個筆筒下麵的底竟然有六厘米。

他拿起一個刀子使勁一撬,筆筒下麵開了,竟然有一個夾層,夾層的裏麵有一張發黃的宣紙。

朱明十分驚喜,這裏麵竟然有字畫,宣紙疊得很整齊,散發出金色的光。

朱明現在明白了,原來是這個宣紙發出的金光。

朱明把宣紙拿出來細看,小心翼翼地把宣紙攤開,這宣紙不算大,隻有四十厘米見方,是一幅字,林則徐的字。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至今仍被不少中國人視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