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村民們的萬般信任,他願意抽出寶貴時間為大家謀利益。既是小企業主,又是村幹部,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仍然前來看望老人,噓寒問暖。原本的幾個村級單位合並成一個較大的行政村,在職務麵前他選擇了激流勇退。村民小組長這個真正的“芝麻綠豆官”沒有一分錢報酬,但他幹得很積極。三家農戶因為宅基地的問題造成的老矛盾被他一朝化解。那處普普通通的生活基礎設施,卻凝聚了他一心為群眾的真誠和熱情。擅於用自己的方法做工作,組裏的村民都願意來找他這位“調解專家”。大家早已習慣了把他的車當成“公交車”。擔任村監委會委員後,他的一大半精力都投入了進去。
2005年,黃小榮成為萬市鎮鍾家村村委會委員,主要擔任村治保調解員這一角色。
其時的黃小榮仍處於創業階段,經商辦企業過程中的屢次失利並沒有消解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加執著於嚐試和探尋。但處在這一狀況中的他畢竟是忙碌的,他總得要為自己、為全家解決生計問題啊。可是,麵對村民們的萬般信任,他仍然願意抽出寶貴時間,用在為大家謀利益這件事情上。
與富陽別的鄉鎮相比,萬市鎮一帶的經濟發展稍顯滯緩,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村幹部幾乎沒有什麼收入。可黃小榮從無半句怨言,家裏人也都支持他。
“記得2005年的時候,交通部門拓寬改造胥高線公路,道路兩邊堆放了很多用於築路的材料,有石子、黃沙。這些材料也能用於建房。小榮十分關心這條公路的拓寬改造,看見堆在那兒的那麼多材料,就很擔心,反複給村民做工作,要求人家不要去拿,說如果這樣做與偷沒什麼兩樣,絕對不能做有損全村形象的事。因為小榮幾乎每天都講這件事,提醒了每一位村民,所以公路拓寬改造過程中,整個鍾家村沒有人去拿這些材料,後來還得到了交通部門的讚揚。”說起黃小榮擔任村委會主任時的故事,眾緣村村民鍾效成就有很多話要說。
“不過,小榮作為村委會委員,為村民做的好事就更多了。就說胥高線拓寬改造時,有村民反映,公路拓寬改造後,村裏那口常用的水井被移到了公路的那一邊,需要鋪一條水管引到村莊裏來,這件事能否由交通部門來解決。小榮認為,這個要求非常合理,馬上就去協調落實。還有一件事情是小榮自己發現的,這條公路經過村裏時,有一段正好經過一處魚塘,但這魚塘是泥塘。小榮就又去主動爭取,交通部門後來同意把這魚塘築成石塘,費用都由他們承擔。村民們至今都在為這兩件事情誇獎小榮。”
筆者在眾緣村的幾個自然村采訪時,不少村民向筆者講述了黃小榮為集體、為村民想方設法謀利益的諸多事跡。
一位村民說,那年村裏的幾條村道要安裝路燈,需要有人去落實。黃小榮那時剛辦了現在這家榮騰公司,正忙得腳不點地,但為了這事,他幹脆把自己的事放下了,全副心思都花在安裝村道路燈這件事情上。
另一位村民說,那個時候,村裏有一位村民因為欠下了人家很多錢,家裏原來又很窮,好像有些走投無路了,不知道該怎樣生活下去,甚至有點兒自暴自棄的意思。是小榮幫他把欠下的錢還掉的,又慢慢地讓他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如今,這位村民早已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家庭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整天樂嗬嗬的。
又一位村民說,有一年村裏的狗得了狂犬病。擁有持槍證的他一接到村民電話,馬上趕到現場,擊斃了患病狂犬,消除了後患……
“他從小就很會主動幫助別人,村民向他求助,他從來不會推卻。”眾緣村黨支部書記傅健群說,“自從小榮擔任村治保調解員之後,為村民做好事就更積極主動了。村民們要辦婚喪喜事,由他牽頭料理;一些困難家庭建房,他就為他們貸款做擔保;甚至發生村民夫妻倆吵架,他都會去幫著調解,讓他們和好如初……他像是一位村裏的總理,凡是他能幫上的都會熱心去幫。這種幫忙不可能有任何報酬,小榮往往連村民家的茶水都不去喝一口。他為人慷慨,村民麵前絕不吝嗇。在家鄉經商辦企業後,哪怕沒賺到錢,但經濟困難的、年老的村民隻要一開口,他都會把錢借給對方,很多時候就不要別人還了。如果遇著村民因為生病、建房而向他開口借錢的,他還會主動多借給對方一些。這樣長年堅持下來,小榮的人緣很好,大家也都喜歡他。記得每年大年三十,村民們還都喜歡去小榮家坐坐,老人、婦女、小孩坐成一片,每個人都很開心。”
不少村民異口同聲地說,在大家的心目中,小榮為村民們做好事,因為做得太多了,大家也都習慣了,甚至有些習以為常。要不是這回他冒死救下了黃沈璿這個小女孩,引起了社會關注,大家說不定不會去留意他身上有那麼多讓人感動的東西。
方翠英老太太也說,那時的黃小榮既是小企業主,又是村幹部,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他仍然會抽出時間來看望她,噓寒問暖,手裏往往還拎點東西送給她。不過有時因為實在太忙了,連坐下來說幾句話的時間都沒有,他便站著,說我不坐了,我隻看望您一下。方翠英老太太說,作為看著他長大的老鄰居,她太了解黃小榮了,他就是一個好人。“他從來不幹壞事,村裏的人都說不出他究竟做過什麼壞事,因為他確實沒有做過什麼壞事。每個人都有缺點,這沒錯,但我還是要說,小榮這人,真的沒有什麼大缺點!並不是現在他救過人了,我才說他好的!”越說越激動的方翠英老太太揮動著手臂,反複強調她的誇獎並非誇張。看得出,她的讚譽是多麼的由衷。
“小榮就是這麼一個人!”這是很多村民對黃小榮發出的一句感慨。這句樸素平實的感歎,正是一句極高的評價。
是的,擔任了村委會委員的黃小榮,以他踏實勤勉、無私奉獻的言行,在村民麵前樹立了一個高大的形象。
2007年,按照統一部署,鄉鎮各村調整了轄區規模,通常是把原本的幾個村級單位合並成一個較大的行政村。眾緣村、鍾家村、蓼岸村等幾個村由此合並成了新的眾緣村。並村之後的一個較大動作,便是成立新一屆村幹部班子。由於新一屆村幹部班子其人數將大大少於原本幾個村的村幹部總數,一大批原村幹部必須退下來,鎮村兩級組織不得不為此發愁。
但就在這個時候,黃小榮主動提出辭去村委會委員職務,並且表示,自己也不參加新的眾緣村村委會選舉。
盡管萬市一帶的村級經濟不甚發達,擔任村幹部並不是個太好的差使,但那畢竟是個中國最基層組織的“官”啊!隻要稍稍了解各地每次村兩委換屆時的那番熱鬧相,就能約略知道當個村官仍是眾人所願。
可黃小榮選擇的是激流勇退。
眾緣村委副書記、村監委主任駱洪平曾與黃小榮一起在蓼岸村擔任過村幹部,對後者的為人處事、辦事風格極為熟悉。他說,那年黃小榮主動提出不再擔任村委會委員,十分讓人敬佩,因為他此舉根本不是消極退縮、故意賭氣,不願為村民們服務,而隻是想為鎮村兩級組織減輕工作負擔,也為別的原村幹部帶個好頭。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後來在組織新一屆眾緣村兩委選舉時,包括普通村民在內,大家尊重了黃小榮的選擇。
“然而小榮雖然不是村幹部了,平日裏照樣為村民們辦事。在為村民們做好事這一點上,根本沒有變化。”眾緣村村委副書記、村監委主任駱洪平告訴筆者,“小榮的個性非常內向,又很有恒心。從來沒有人催促他、督促他,而他總在十分自覺地默默做好事,樂在其中。當不當村幹部與他做不做好事,兩者沒有到一點關係!”
去過眾緣村、鍾家自然組的人都知道,從那兒到萬市鎮上還有好幾公裏,如果到富陽市區,那至少還有20公裏的路程。雖然平時有農村班車可以乘坐,但班次總是有限。黃小榮深知村民們的需要,每次開車出門送貨,隻要在路上遇見去鎮上、去富陽市區的村民,都會主動停下來,請他們上車,捎他們一程。有時還不得不特意繞一大圈,把村民們送到目的地。乘的村民多了,大家也習慣了,都有點兒把黃小榮的車當成了“公交車”,而黃小榮認為,這是村民們看得起他,村民們願意搭他的車,是一種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