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國三大黨領導人倡導建立“負責任的資本主義”的看法
政黨世界
作者:葉國玲
隨著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不斷發酵,歐美失業率居高不下,歐元區深陷債務危機,經濟複蘇乏力,西方媒體、政要和專家學者紛紛對當前資本主義困境進行反思。英國保守黨領袖卡梅倫、工黨領袖米利班德和自民黨領袖克萊格也多次在不同場合發表講話,深刻分析當前英國經濟社會困境和資本主義麵臨的危機,提出解決危機的“良方”——建立“負責任的資本主義”、“大眾的資本主義”和“集體所有製模式的經濟”。
反思導致當前資本主義危機的深層次原因,主張以“負責任的資本主義”重塑資本主義
(一)認為多種因素疊加引發當前危機。傳統的自由市場理論失靈,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權力過度集中在既得利益集團手中,政府被利益集團綁架導致監管缺失或不力;社會契約失效,極少數超級富人對社會財富的掠奪和“紅利文化”失控使社會不再公平公正;傳統價值觀、道德觀喪失,急功近利、不勞而獲思想蔓延等。資本主義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卡梅倫和米利班德同時指責對方政黨執政時政策失誤。卡梅倫認為,英國危機的根源是工黨不相信市場能發揮作用,視大型企業利益等同於整體經濟利益,執政期間大舉借債以應付由政府幹預帶來的龐大公共開支和福利支出,使公共財政背負巨額赤字,經濟增長難以為繼。米利班德則批評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執政時,采取大規模私有化、降低稅率、放鬆監管等自由市場主義政策為今天的危機埋下禍根。當前聯合政府過度過快削減開支抑製了經濟需求,影響了經濟複蘇。
(二)資本主義製度的缺陷可以通過自我改良得到完善。卡梅倫稱,開放的市場和自由企業是促進人類財富和幸福的最重要力量。資本主義體係存在缺陷,但資本主義擴大了所有權,增加了機會,與政治自由相輔相成。應利用這次危機完善市場而非破壞它,通過反思建立一個更公平、更有價值的經濟。米利班德認為,21世紀資本主義是否會衰落,取決於政治能否向有缺陷的經濟模式發起挑戰。當前英國隻追求自由市場原則而忽視社會公正的模式存在問題,需要簽訂新的社會契約,徹底改變“不勞而獲”的價值觀體係和體製性不公,應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強調公平公正。克萊格認為,雖然資本主義今天成為政治攻擊目標,但這隻是其成功曆史長河中的短暫一瞬。市場催生了思想、創新和實踐,從來沒有其他人類創新帶來如此進步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資本主義製度並未陷入危機,關鍵是要使市場成為“大眾的市場”而非少數人的市場。
(三)應建立“有良心和負責任的資本主義”。卡梅倫指出,資本主義變得不受歡迎的原因一是道德框架明顯喪失,危機的根源是不計後果和貪婪。二是資本主義與人民生活脫節,人們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更嚴重的是社會嚴重不平等,贏者通吃。必須確保市場既自由又公平,堅持社會責任的理念,建立“有良心的資本主義”。要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提高工商界的薪酬和獎金透明度,杜絕獎勵失控現象;開放機會和企業,使員工更多參與公司經營和分享紅利;減少政府管製,代之以更有效的管製;鼓勵創業、競爭和冒險精神,確保機會均等。米利班德稱,英國必須恢複“一分辛苦一分收獲”、努力工作、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未來工黨將采取措施建立“更公平、更負責任的資本主義”。將重塑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改變企業急功近利的心態,建立負責任的商業;企業、個人和社會共同承擔職業技能培訓的責任;限製高管薪酬,改革福利製度使努力工作者獲得回報;培養一種創造更好就業,新公司、新產業不斷增長的經濟,使英國工業更有國際競爭力;改變私人壟斷部門一手遮天現象,保護消費者權益。克萊格強調,問題不是資本主義色彩太重,而是太少人擁有資本。解決的辦法是建立經濟領域的公民社會,使權力掌握在更多人手中,聯合政府要特別加強股東和雇員權利。政府將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研究有效的多種公司所有製形式,為公司采納員工參股製提供參考模式。
英國發展模式受挫,深陷經濟社會危機,主要政黨迫切需要創新執政理念、恢複民眾信心
(一)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受到質疑。以英美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崇尚自由市場和資本的力量,排斥政府監管,主張資本突破國家邊界,是全球化的主要推手。20世紀80年代,該模式逐漸向新自由主義發展,更加強調自由化,放鬆金融監管,公共部門私有化和削減社會福利,使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大大增強。前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及前工黨領袖布萊爾執政期間使之得到充分發展。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英國享受到低價國際能源和工業產品,大力發展金融業,將製造業大規模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導致國內虛擬經濟泡沫嚴重、產業空心化。加之金融業過度創新、超前信貸消費和對金融投機的監管不足,英國在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首當其衝,出現金融危機,並淪為最早陷入經濟衰退的西方國家。在對這場危機深刻反思中,受到最大批評的就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