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巴馬領導風格芻議(1 / 3)

奧巴馬領導風格芻議

世界縱橫

作者:李永成

2012年11月7日,貝拉克·奧巴馬以明顯優勢擊敗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迎來了第二個四年的白宮生活。11月8日,胡錦濤同誌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1] 很顯然,推動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避免國際關係史上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反複出現的“大國政治的悲劇”,是我們對中美關係的基本追求。這也得到了美國的積極響應,奧巴馬政府表示願與中方一道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探索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那麼,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對華政策和中美關係的基本走向如何?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前景如何?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奧巴馬的領導風格來回答上述問題。

奧巴馬領導風格的特點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總統製國家。富蘭克林·D.羅斯福1933年就任總統後,以大蕭條為契機,大力擴展總統的決策職權,國會的決策地位被相對削弱,號稱“帝王總統”(imperial presidency)的美國現代總統製從此確立。此後,總統力壓國會,成為政策倡議的主要源頭,也成為美國政治風景中最引人注目的權力標誌。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總統依然是全球事務中的顯赫人物,了解奧巴馬總統的領導風格,有助於我們洞察他處理中美關係的基本方式,為理解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的發展脈絡和未來走勢提供一個有益的分析視角。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弗雷德·I.格林斯坦教授(Fred I. Greenstein)是美國總統研究的名家,2004年曾獲得美國政治學會的年度“總統研究終身成就獎”。在《總統的差異:從羅斯福到奧巴馬的領導風格》一書中,[2] 他獨辟蹊徑,將總統的領導風格還原為“公眾溝通能力”、“組織能力”、“政治技巧”、“政治遠見”、“認知風格”、“情商”等六大要素的分析,建構起一個理解、評估和預測總統領導能力、政策取向及其白宮表現的理論框架,深受學界和政界人士推崇。

公眾溝通能力主要考察總統與公眾進行實質性溝通交流的效率,羅斯福、肯尼迪、裏根都具有傑出的公眾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審視總統組建團隊並充分發揮團隊所長、最大限度地減少幕僚們揣摩上意、報喜不報憂的傾向和創立高效率、製度性安排的能力。政治技巧著重看總統能否充滿自信地行使權力,能否建立並維持公眾支持,能否在幕僚中樹立一個駕輕就熟、意誌堅定的政治操盤能手的口碑;政治遠見指總統能對政策可行性進行科學評估,並具有一套宏觀的總體目標,堅持己見、立場穩定,能夠支配政策話語權,成為追隨者的精神靠山和政界的定海神針,艾森豪威爾、尼克鬆和裏根都是具有政治遠見的總統。認知風格主要指總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高低。情商則是管理個人情緒影響的能力。實踐表明,作為總統,不僅需要極高的智商,更須輔以極佳的情商,否則便會出問題。約翰遜、尼克鬆、卡特和克林頓都擁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智商,但他們的情商則瑕疵頗多。卡特則因性格缺陷而使自己任職期間屢屢錯失良機,最後竟失去連任的機會。克林頓的情商缺陷不僅使他在政績上有負其超常能力,也使他因性醜聞而陷國家於尷尬難堪。

綜合各方麵的分析和評價,奧巴馬的氣質與能力被認為是戰後美國曆任總統中並不多見的,其領導風格大致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突出的公眾溝通能力。在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以其精雕細琢的主旨演講而一鳴驚人,借勢在全美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很快便成功地當選聯邦參議員,從伊利諾伊州參議院進軍華盛頓國會山。2009年入主白宮後,奧巴馬的演講溝通能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他已經成功地樹立了一個善於進行公眾溝通的政治形象。奧巴馬的影響力不僅來自其演說天賦,也來自演說中傳達的政策信息。2012年,奧巴馬在三場總統辯論中表現出色,贏得了觀眾和選民;其勝選演說更是一如既往地聲情並茂,意氣風發,讓支持者振奮不已。不過,奧巴馬的演講被一部分選民認為說教味太濃,加之他在媒體上曝光太多,這樣可能反而會削弱他的政策言論對這部分公眾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力。這大概也是為什麼2012年大選中選民對奧巴馬的期待大為降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