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1 / 2)

翌日,管彥朝堂上書二事,一則陶謙病重,舉馬騰為徐州刺史,以固民生;二則曹操擁兵自重,擾亂地方,請旨討之。

去打曹操,自損實力,袁隗當然喜聞樂見,在徐州刺史一事上,袁隗本欲阻攔一番,但是考慮到韓馥還未能順利接任冀州牧,何況在陶謙旁弄個刺史,也是個麻煩事,於是也順水推舟的未有任何阻攔。

當朝,聖旨便下,傳諭天下。

一方動,天下起!剛平穩數年的大漢天下仿佛因為管彥的戰略設定而變得更加動蕩起來。

西北李傕、郭汜、張濟三大軍閥本都是董卓舊部,董卓死後,為抗管彥,合而共進,夯實了西北基礎,但近兩年來,並未跟管彥發起任何矛盾,而且管彥目前的心思和舉動都是看著東麵,並未有任何覬覦西北的舉動,於是這三個人暗自打起了小算盤,誰都想一統對方人馬,再複董卓輝煌。

按照實力來講,應該是李傕、郭汜家底最為雄厚,張濟稍弱,但奇怪的是,幾次摩擦,都是以張濟取勝收尾,經過數月發展,張濟實力隱有蓋過李傕、郭汜之勢。

再看西南東南,劉焉病亡,劉璋繼任益州牧,獨大於西南,隻有與其有殺母之仇的漢中太守張魯偶爾有點衝突,孫堅、劉表各守其地,還沒有爆發衝突,整個大漢南部整體還算平穩。

隻是北方倒是特鬧起來,先是幽州太守劉虞指責公孫瓚窮兵黷武,為公孫瓚起兵所殺,公孫瓚自領幽州牧;後來韓馥受朝廷之令任任冀州牧,臧霸剛交接離開第二日,袁紹便領三千精兵突襲冀州城,韓馥上任還未到一日,便兵敗被殺,袁紹也順理成章了自領冀州牧。

如今管彥唯一擔心的就是前往說服鞠義的沮授的安全,連忙派出三路探馬前往打探,並令已在路上的臧霸立即便裝返回冀州,無論如何都要找到沮授並安全帶回。

在擔心之餘,管彥不禁感到一絲好笑:袁隗費勁心思推薦的韓馥,上任不到一日便被自己的侄子宰了,不知道袁隗得到消息會是個什麼反應?

“反應?爾等想要什麼反應?”

袁隗府中,眾黨人又聚在一處,商討著冀州發生的大事,袁隗看著堂中重任,臉色頗為難看的接著說道:“本初殺了韓馥,自領冀州牧,實非吾授意!”

看著堂中麵有疑色的諸人,袁隗心中暗罵一聲,但確實百口莫辯,誰讓袁紹是他的侄子呢!

“太傅,吾等費盡心機為韓馥謀得冀州牧,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引為外援,滌蕩朝中奸佞,如今竹籃打水一場空,該當如何?”問話的乃是許久沒有路麵的王王允。

袁隗思索片刻:“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冀州落在本初手上,總比握在管文德手中好,若哪天真要舉事,本初也不會枉顧我令,諸位以為如何?”

“甚是,甚是……”

堂下一片附和之聲。

袁隗捋著胡須繼續說道:“管彥羽翼已豐,若無必要,勿要與其有爭執,我黨人再也經不住損失了!”袁隗閉上雙眼擺擺手:“若無他事,爾等且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