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見管彥時,高覽破口大罵,隻求一死,管彥效仿書中張飛之策,親自為高覽解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高覽為管彥所感動,拜服請降,自此,管彥軍中又多了一名大將。
不過一月,冀州常山、中山、河間四郡皆以失守,唯有治所鄴城和袁紹的大本營尚在渤海郡尚在自己手中。
袁紹也顧不得什麼盟約了,趕緊將剩餘人馬撤回鄴城和渤海,嚴防死守,以待形勢有變。
經過陳登的俺怕,管彥、張楊圍住鄴城之西,張燕率軍圍住鄴城之北,趙雲領兵駐守鄴城之東,隻留鄴城之南未做防守。鄴城城南是為黃河,若鄴城破,袁紹從城南而出則為黃河所堵,屆時三家合圍,袁紹必然重創,即使僥幸讓他渡過黃河,這黃河以南乃是濮陽,濮陽為呂布所占,以呂布心性必然不會讓袁紹為患,如此袁紹可滅。如此部屬看似天衣無縫,可袁紹帳下也是能人頗多,田豐便是那其中佼佼者。
鄴城數三易其主,其中錢糧早已被管彥轉移,死守鄴城不是良策,管彥如今明擺著讓袁紹從城南突圍,任誰也看出來這裏麵有陰謀,可是卻毫無他法。此時田豐進言曰:“城南如墳塚,入之則滅,城北城西皆為管彥兵馬, 管彥多謀略,兵強馬壯,且令出一處,不可與之爭鋒,唯有城東公孫瓚部可使計破之,主公可東回渤海,整頓兵馬後再作打算!”
袁紹聞言大喜,忙問道:“何計可破公孫?”
田豐回道:“公孫瓚超然自逸,矜其威詐,記過忘善,多有離心,其帳下大將趙雲隨之東征西戰,掃平幽州,戰功赫赫且為人磊落,多為士卒擁戴,已為公孫瓚所疑,主公可多遣信使派往趙雲,信中多以問候,勿複他言,不出三日,公孫瓚必為猜忌,不敢與趙雲合兵相守,主公可利用此機,以雷霆之勢攻其狹縫,可破合圍之勢!”
“好,好,好!”袁紹撫掌大笑,多以誇讚。袁紹自己本就是個沒主見的,如今隻要有人獻計,恐怕袁紹就會用,何況田豐還分析的如此精細,袁紹更是深信不疑,當下便立刻令田豐處理安排此時,而自己整頓兵馬,隻待三日後突圍東出。
趙雲投到公孫瓚帳下也有幾年了,趙雲乃是常山郡人士,自小目睹鄉親為異族所殺,因為平生誌願便是驅除北方異族,守護百姓安康。而公孫瓚的發跡正式從激戰鮮卑騎兵開始的,北方的鮮卑、烏桓、烏丸登遊牧民族多被公孫瓚所敗,公孫瓚之威名便讓趙雲仰慕不以。可跟隨公孫瓚幾年後,趙雲發現公孫瓚嗜殺成性,不僅對異族,就連對漢室官民竟然也舉起了屠刀。比如原幽州牧劉禹,多有賢名,是他讓趙雲明白了,對待異族,不僅隻有屠刀有用,合理的政策也能管理的很好,可是這樣的人卻被公孫瓚因為權謀而殺了,趙雲有時候也反問自己,當初跟隨公孫瓚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