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2 / 2)

管彥一聽,知道周瑜誤會了,忙起身安撫:“公瑾多慮了,某並無此意,隻是順口詢問而已,順口詢問而已啊!嗬嗬。”

周瑜聞言,再次坐下看著管彥,以待再言。

怎麼開口能不著痕跡呢?管彥心中盤算著,倒是周瑜先開口了:“驃騎將軍,那日在天元樓聽聞徐州戰事起,小子素來喜好軍法兵略,不知將軍可否透露一二,也讓小子開開眼界?”

年親人總是有好奇心,古時信息不通,有能第一手了解的機會,周瑜怎會放過。

管彥一聽,心中大喜,真是瞌睡了就來枕頭啊!正愁不知道咋開口呢,這周瑜自來詢問就給了管彥就坡下驢的機會了:“嗯,公瑾既有此意,我當承認之美;且聞公瑾素有才名,若有所悟,當不吝賜教啊!”

管彥將目前得到的戰事消息獻給周瑜大致講了一遍,又將陶謙所呈送的奏疏遞給了周瑜讓他細細讀下。

這一舉動讓周瑜頗為感動:管彥身居高位,行三公之權,平黃巾、破韓遂、誅董卓,功勳卓著,謀略過人,卻對自己個尚未弱冠、名不見經傳之人如此厚愛並且信任,這讓周瑜對管彥的敬意又高了幾分。

周瑜平穩了下心態,逐字逐句地閱讀起陶謙地奏疏起來了,一邊讀著,腦子裏結合起管彥給與地信息,迅速地分析起來。

一盞茶後,周瑜慢慢地將奏疏恭敬地放還到了管彥的書桌上。

管彥滿懷期待地問道:“公瑾有何教之?”

“不敢言教!”周瑜忙起身還禮:“將軍之意如何?”

這不疼不癢地一個反問,讓管彥皺起了眉頭:“公瑾務須相試,但說無妨!彥之意,保徐州,退曹兵即可。”管彥又抬眼認真地看向周瑜:“彥亦可告知:洛陽之兵不足三萬,以兵戈相止已不可行矣!彥之謀臣皆不在側,此事無人相商,心中甚苦,公瑾雖年幼,然彥素仰才士,‘求教’二字實乃肺腑之言也!”

說罷,管彥竟然站起身在周瑜驚訝地目光中,來恭敬地作揖行禮。

周瑜忙上前受寵若驚地半跪著托起管彥雙臂:“將軍折煞我也!”

周瑜把管彥扶定後,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管彥誠懇的雙眼,心道:驃騎將軍竟如此禮賢下士,乃真英雄也!

這時候的周瑜,還處在對英雄崇拜的青春成長期,其實在內心深度對於孫策也隻是兒時玩伴地兄弟之情,還遠沒有形成共同地價值觀以及共同地奮鬥目標。

管彥此時若是知道自己一番略顯做作地、懷有其他目的地禮賢之語,卻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成長中周瑜地發展方向,那他必然是萬分興奮的。

想到這裏,周瑜略有激動地躬身道:“將軍如此待我,瑜感激涕零,今有肺腑一言,請公試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