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武陵苗疆(2 / 3)

“嗯,那你說說這歌唱的是什麼?”

“這歌的意思其實很簡單,”談到自己的家鄉,十三還是倍感親切的,大方的跟歸韻分享家鄉的民歌,“這首歌叫《苗鄉好》,歌詞用燕國話說就是:我們苗鄉生得好,田地相接似紙疊,山山嶺嶺多林薄,壩子盆地水綿延,吾用苗文記錄話,建設家鄉千萬年。”

歸韻聽了大呼:“真好聽,這歌用我們燕國的話說也好聽,就不知道十三你能不能唱出來,用燕國的話如何唱。”

“大姐,又揶揄我,明知道我歌唱得不好,我的劍舞得好,可是這歌可用劍舞舞不出來,”十三笑說道,話音一轉,向著小棠說道:“要不,讓小棠給我們唱一個。”

“哎這說的是,小棠你用燕國話唱唱這《苗鄉好》吧,也讓我聽得懂。”

小棠羞紅臉,對著十三嗔道:“三小姐,你就是喜歡開我的玩笑,現在連大小姐也這樣說,卻叫我不知道如何推遲了。”於是就用燕國話不太熟練的將《苗鄉好》又唱了一遍,雖然青澀,不過這歌的語調極好,小棠用苗家人的好嗓子唱出來,煞是好聽。

“我聽說苗家人能歌善舞,如今聽了小棠的歌聲,又想到十三的劍舞,果真如此,聽說苗疆的歌很有講究,可否給我講講。”歸韻纏著十三說道。

十三也不推遲,驕傲地說道:“那說到我們苗鄉的歌,可就多了講究,剛剛那《苗鄉好》可以算作飛歌,是在山上采藥或農作時唱的。還有遊方歌也就是情歌、酒歌、苦歌、反歌、喪歌、勞動歌、時政歌、兒歌、謎語歌等幾類,曲調各不相同。飛歌一般曲調高亢,豪邁奔放,餘音震山梁,非常有特點,其內容有情歌、時政歌等好多種,可以獨唱、對唱或合唱。還有一種啦,就是盤歌。”

小棠看十三講得有些口幹,遞過去一壺水讓十三喝下,自己接過話來繼續說道:“盤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對方表達心願、顯示才能的一種古老的對歌方式。有些地方,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帶兩個年齡相當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長

輩說明來意。若姑娘的父母親回答:‘還沒人家,是同班輩的。’便準許盤歌。盤歌的歌會,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雙方參加對歌的同伴,既當參謀,又為自己找對象。在盤歌中,一般是男子先唱。雙方通過對唱,顯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輸了,女方便用水將男方潑走。潑水在苗家不是惡意,而是一種善意的洗禮。如果以方對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還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盤輸了,還可繼續盤歌,這樣的盤歌一直盤到定婚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時為男方備辦喜酒,一一敬給參加歌會的鄉親,最後以一對牛羊角當杯,敬給這對即將結合的青年。然後吹起蘆笙跳起舞,通宵達旦為這對青年人賀喜。這就是苗鄉歌的幾種主要的分類了,還有好多形式,一下子我還說不完呢。”

“對了,還有好多舞蹈呢,”小棠想想說了幾個最受歡迎的舞蹈,“像蘆笙舞、錦雞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凳舞和古瓢舞都是,其中又以蘆笙舞流傳最廣了,前些日子在京城的時候我都聽說那邊有個舞坊請了個苗鄉人教舞姬蘆笙舞呢。”

“真豐富呢,我真想見識一下那盤歌是怎麼一回事。”歸韻有些向往的說。

十三不忍歸韻失望,安慰著說:“你不用氣惱啦大姐,說不定我們這次路過武陵苗寨可以遇到盤歌也說不定。”

“真的?”歸韻高興的說道:“我很期待呢。”

晌午過後三人已經翻過一座山,到達了武陵苗疆的地界,從武陵山頂往下看去,可以看到山腳的苗寨。下山之前,三人先在山頂灌木叢旁邊的石塊上吃了些幹糧,中間歸韻借口小解去較遠的地方見了蕭洵,告訴蕭洵她們可能的路程,讓蕭洵先去南詔,不要擔心她。蕭洵也覺得恰當,他的腳程很快,他確實需要先去南詔把之前的任務終結,然後就在南詔等歸韻。歸韻反複叮囑讓蕭洵記得一路上都要留下一些細小的標記來告訴她他在哪兒,蕭洵都一一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