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嶺南瘟疫(上)
嶺南引發了大麵積瘟疫,瘟疫表麵上已經收到了控製,實際上隻是對疫區的強製封鎖,並沒有實質的控製瘟疫的蔓延。加上盜賊趁亂打劫,嶺南地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朝廷決定先從國庫裏拔出第一批應急賑災款,即刻就送往嶺南道,這讓剛剛看見盈餘的國庫再度緊張起來。
由於先帝在位時實施的是減免賦稅的舉措,國庫一直不寬裕,僅僅隻維持朝廷最低庫存額度。經過幾年的皇室爭鬥,國庫經過了戰爭的浩劫,加上新帝登基的盛事,國庫變得更加緊張,幾度陷入“饑荒”。
燕岌北初登基,為穩定民心,不敢貿然加大賦稅,隻能在中原部分地區征收部分商稅,國庫漸趨平穩。天音夫人爭取來的樓蘭古城的地下財寶讓國庫一下子變得充裕起來,但是緊跟著爆發了嶺南瘟疫,朝廷隻好緊急撥款,先穩定嶺南民心,防止災情擴大。
勤政殿書房裏,燕岌北顯得有些煩惱,看著站在麵前的戶部尚書問到:“朝廷的賑災銀出發沒,嶺南道府衙的存糧發放有消息傳回嗎?”
“回陛下,朝廷第一批應急賑災銀已於昨日由戶部張毅大人和兵部李煥侍郎及護衛官兵押送前往嶺南,因為此前中原通往嶺南的官道已經修繕完畢,所以最快一個月的時間官銀即可押送到當地。嶺南道的發糧通告也已下達,預計三日後就可達到嶺南道府衙。請陛下放心。”
“嗯,如此甚好。”燕岌北點點頭繼續說到,“國庫現在庫存多少?”
“回陛下,除去從國庫拿出的七箱樓蘭金銀兌換成的二十五箱賑災銀,及京城須留的最低庫存額度。國庫裏還剩原本國庫的一百箱金磚和五百箱銀元寶,及樓蘭的西域寶石三箱,西域寶石折合銀元寶約一百箱。另外就是糧食百石。”
“嶺南賑災預計要多少?”
“回陛下,除掉嶺南道府衙發放的糧食,嶺南還需要的糧食和衣物等賑災急用物,折合五十兩的銀元寶計算,至少還需要五百箱,而這麼多還不是全部的,如果災情得不到控製,後續的銀兩是沒有底線的,國庫要在有一千箱的存額下才是保險的。而卑職多言的以上並不包括瘟疫結束後嶺南的重建及對嶺南百姓的後續安撫。”
“也就是說現在的庫存是遠遠不夠的,是吧,”燕岌北皺了下眉說到,“第二批賑災銀何時會出發,需要多少?”
“回陛下,由於嶺南的災情來勢洶洶,第一批賑災銀就夠應急,第二批需要盡快出發。戶部近期已在整理官銀,預計撥款一百五十箱官銀到嶺南府衙。以防嶺南道糧食購買不全,戶部另外決定自行用一百箱官銀在市場征集購買糧食和衣物押送過去。押送的官銀五日後就會啟程,購買糧食和衣物還要看收購的情況,最快五日,最慢不會超過十日。”
“如此之多,恐怕糧食價格會瘋漲,”燕岌北說完,將身邊的近侍叫過來吩咐道,“你迅速前去將右丞相和左丞相都叫來。”然後再轉過頭對戶部尚書說到,“另外,你下去後盡快讓下麵的人擬發穩價公文,控製全國糧食價格,誰要是敢趁災情大肆漲價,逮捕歸案。”
“是,陛下。”
“另外,如你所說,第二批官銀也隻能是對第一批的補充,是遠遠不夠的,第三批賑災銀也得趕快籌集才行。”燕岌北想,一般來說,三批賑災官銀到了之後疫區的糧食和物質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前後差不多四個月的時間,這四個月之內一定要找出瘟疫的病源以及治愈處方,不然後續的賑災是沒有止盡的。如此,四個月內控製了災情,那就是後期的疫區重建和安撫工作,到時候銀兩又是一個問題。嶺南雖然貧瘠,可是複員廣闊,物產豐富,不能就此廢掉。後期重建是異常重要的,而且嶺南臨近商業繁華的江浙地區,嶺南不處理好,災民湧入江浙引起動亂就出大事了。
燕岌北正想著,近侍進來稟報說,右丞相和左丞相已到,燕岌北趕緊宣他們進來。說起來左丞相莫大人算是燕岌北的嶽父,也就是皇親國戚,所以莫左相在朝廷向來趾高氣昂,黨羽很多。而右相是實打實的從科舉出身,一路做官高升上來,燕岌北登基時他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才智高深,為人謙虛,所以非常得燕岌北的喜愛,自然而然的親近他的下層官員也非常多。
對於朝廷內堂的黨羽之爭,燕岌北深明於心,他明白黨羽之爭每個朝代都必有的。黨羽之爭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官獨大,燕岌北很聰明的利用了這一點。左相莫振東是他的老丈人,是莫頤的父親大人,他雖然不太喜歡他的趾高氣昂,可是總要給幾分尊敬,總不能嚴懲。而右相元益雖然為人謙虛又有才智,最不該的正是他太過完美,這樣的人必須要有另一個人牽製著才不會功高蓋主,才不會驕傲自大。
燕岌北的兩方平衡之策也非常成功,左相莫振東是個看不得別人比他好的人,心胸較為狹隘,右相元益正是他最看不得的人,所以莫振東總是處處壓製元益,處處為難元益,處處給他難堪。而元益也因為有了莫振東這個人所以處處提防,他深諳官場之道,深諳伴君如伴虎,不管皇上多看重他,莫振東畢竟是皇上的嶽父。以前的王妃莫頤早就失蹤了,莫振東根本就是隻有虛名而已了。他曾多次向皇上進言廣納妃子,並說服其他大人一起上書,可惜都被燕岌北打回,可想莫振東的幺女莫頤在皇上的信中地位甚高,莫振東也正是仗著這一點沾沾自喜,毫無危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