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梵蒂岡的秘密(1 / 2)

店主關好門,從櫃台後邊的一個巨大的冰箱裏拿出一個鋁箔紙抱著的大包裹,打開來,裏邊是6個小一點的鋁箔紙包,再打開其中的一個,裏邊是綿紙裹得嚴嚴實實的一塊淡黃色石頭樣子的塊根,蘇遠山的鼻子靈敏的問道一股大蒜的淡淡的味道,這就是號稱歐洲三大美食之一的意大利產的白鬆露。

上麵還沾著泥土,恐怕是為了更好的保持其新鮮而沒有擦拭幹淨的緣故,剩下的4塊打開來也是差不多的樣子,有的上邊還有斑點,有的色澤更白一些,這就是阿爾巴頂級白鬆露,無一例外都有較濃的大蒜味道;用天平稱好重量,重新包裹好,正好是2磅重,按照說好的,一共是20000歐元。

蘇遠山和科裏奧尼到對麵的羅馬銀行進行了轉賬,又拿出500歐元現鈔交給科裏奧尼,這也是講好的報酬。

回到商店,店主當著蘇遠山的麵用一個紙盒子把鬆露裝進去,四周還塞上了不少綿紙,這是為了防止路上顛簸損壞鬆露。

科裏奧尼的車子繼續載著蘇遠山直奔航空快遞,經過必要的檢驗手續,兩件航空快遞分別發往多倫多和北京,白鬆露被一分為二,一份寄給了陳羽潔,另一份寄給了周林,這次意大利快遞公司迅速出動,包裹搭乘最近一班飛往多倫多和北京的航班起飛,要知道,白鬆露可是號稱植物黃金,而且其保質期最多不超過2個星期,如果路上延誤造成變質或者損毀,意大利航空還要支付一筆不菲的賠償金,因為蘇遠山為這兩份包裹都購買了大額保險。

辦完了這件事情,科裏奧尼送蘇遠山去梵蒂岡,開始了真正的目的旅遊。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

領土麵積為0.44平方公裏,大約和天安門廣場一樣大,人口是1400人,常住人口540人。

梵蒂岡是一個宗教領袖製國家,梵蒂岡的元首——即教宗,對外的統稱為“聖座”,由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在西斯廷禮拜堂內舉行的教宗選舉上選舉產生的,任期可達終身;由於教皇的任職是終身製,新任教皇的選舉均在前任教皇去世後才慎重舉行。

聖座可以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向其他主權國家派出外交使節(例如教廷公使、教廷大使等),也可以接受由其他國家派出的外交使節。

但是由於國家麵積太小,別國派往梵蒂岡的外交使節一般都在羅馬市設大使館。這樣造成的一個有趣結果是,意大利駐聖座大使館是設在意大利自己國境內。

聖座同174個國家和地區有正式外交關係,在聯合國設常駐觀察員。對外的基本政策,是宗教的、人道的,而非政治的,也無關經貿、軍事。

教廷主張與世界各國廣建邦交,藉以提高本身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以達到保障各國境內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權;是故,其外交基本方針是不與任何邦交國斷絕關係。

教皇的谘詢機構是紅衣主教團,由紅衣主教、副主教、神父共145人組成,另外還有一支總人數為100人的瑞士衛隊,拱衛著教皇,其中四名軍官、一名牧師、25名士官和70名衛兵,雖然從1847年瑞士憲法規定不得向國外派遣雇傭兵,但是梵蒂岡是唯一的例外,可能與梵蒂岡在世界天主教徒心中的宗教領袖地位有關。

從梵蒂岡的國門走入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廣場這個集中各個時代的精華的廣場,可容納30萬人,位於梵蒂岡的最東麵,因廣場正麵的聖彼得教堂而出名,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監督工程的建設。

廣場周圍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圓柱,圓柱上麵是142個聖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巨大的圓柱(高25.5米,重320噸)。兩旁還有附屬建築和購物商店、飯店等,廣場上有人倒是不多,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的原因。

經過由瑞士衛隊把守的教堂大門,還需要經過安全檢查才可以進入教堂內部,沿著地上的路標欣賞著內部華麗、宏偉的裝飾和雕飾、陳設,搭乘電梯到達教堂頂端的屋頂不,隨後步行330級台階來到最高處,在這裏可以觀看整個梵蒂岡和大部分羅馬城的景色,向下一些還有出售各種紀念品的商店,裏邊有各種與梵蒂岡、聖經有關的物件,還有一些製作精美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