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我和這位姓劉的鄰居成了好姐妹,有了上次“廢油”的教訓,她現在做什麼拿不準的事情都會來問我,而我也發現了她在廚藝上別有一套,煎炸蒸炒都不在話下,我家寶寶本來特別挑嘴,她擀的麵條卻吃了一大碗,於是我幹脆拜小劉為師,跟她學老家那些就快要“失傳”的廚藝:炸麻花、擀麵條、煎果子,又省錢又營養,老公和寶寶都很喜歡吃。有時候鄰裏鄰居聊起來,都愛誇我和小劉,說像我們這樣傳統的媽媽還真不多。其實我覺得咱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到啥時候也不能丟啊。
點評:傳統媽媽們的美德值得發揚,新時代裏的傳統美德更要結合實際與時俱進,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導向,以整個家庭的幸福快樂為根本目的。
3、事業款:媽媽的成就是孩子前進動力
何麗敏 45歲 部門經理
同事小王最近很糾結:孩子3歲了,雖然有公公婆婆幫忙接送幼兒園,但她還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充足的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可若是真做了全職太太,小王又覺得自己不能沒有事業。
糾結了一個星期後,小王問我,“何姐,你當年有沒有想過辭職在家帶孩子呢?”其實剛生孩子那幾年,我也是心心念念地惦記著寶寶,工作、家庭兩頭跑,其中辛苦自不必提。老公和朋友也曾勸我辭職做全職太太,若說沒有猶豫過,那是假的,但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當初的堅持很正確,特別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他變得不再需要保姆式的家長,而是傾向於有自己的空間,我很難想象當初要是真辭了職,現在圍著孩子轉,孩子還不樂意的那種情境。
當然,我也不是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工作狂,工作之餘的時間裏,我都會盡量陪著孩子,專心致誌地陪他聊天,了解他的心理動態,還買了很多益智玩具和他一起玩。周末我會帶孩子去海洋館、少年宮,還會下廚給他做可口的飯菜。而且,我發現孩子非常珍惜和我相處的機會,經常故意做很多會讓我誇獎的事情,比如打掃房間、幫爸爸洗襪子等等,雖然都是小事情,但他的好習慣卻在我的表揚中慢慢地形成了。我覺得盡管在時間上,我比不得那天全天候在家陪著孩子的媽媽們,但這種有效率的互動其實也很好。另外我還發現,有時候我下班回家在書房查資料,孩子就自覺地搬個凳子坐在我身邊寫作業,嘴裏還說著,“我要像媽媽一樣努力。”這大概就是言傳身教帶來的好處吧。
前陣子,孩子的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孩子在本市舉辦的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得了三等獎,作文題目就是《我的媽媽》,我趕緊從網上找出原文看了一遍,看到最後那一句,“媽媽走過的腳印,像一盞盞通向成功的明燈,照亮在我成長的路上,我要向她一樣,成為更優秀的人。”
那一刻,我覺得欣慰極了,原來媽媽的成就不僅僅會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更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前進的道標。
點評:一項長期的研究數據顯示,那些產後仍然工作的母親,盡管不得不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努力維持平衡,但她們得到的滿足感卻更多,工作和家庭,其實不僅不衝突,相反,如果處理得當,還能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4、家庭款:現代全職媽咪的精彩生活
陳欣然 30歲 家庭主婦
“林林姐,下午該你講戶外旅遊,別忘了!”隔著窗子,我對樓下的林林喊道,下麵一聲爽朗的“知道啦”!我回過頭,老公在沙發上笑眯眯地說,“不錯嘛老婆,生活安排得比我還豐富呢!”那是,要不怎麼叫新時代的全職太太呢,我們的生活就是要豐富、優雅、快樂!
記得剛懷孩子那會兒,因為之前有過流產的先例,我於是辭了職,專心在家養胎。頭3年也不覺得枯燥,但孩子上了幼兒園後,我的時間忽然寬泛起來,每天做完家務,剩下的時間就別提多無趣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下樓去買東西,見社區活動中心有幾個年齡相仿的女人在聊天,麵前的桌子上擺滿了指甲油,我以為是哪家美甲店搞促銷,一問才知道,原來她們是“姐妹淘”,正在分享美甲經驗呢。
那真是我度過的最快樂的一個下午,我在指甲上裝飾了水鑽,陽光下亮閃閃的,漂亮極了。就這樣,我成了“姐妹淘”的成員之一。她們都和我一樣,生了孩子之後就回歸了家庭,但她們又和普通的家庭主婦不同,她們的生活安排得非常精彩,每天有定時的聚會,或是討論育兒經,或是普通的茶話會,或是女人關心的服飾搭配、化妝之類的內容。每周還要一起逛街、遊泳、做spa,每月舉行親子互動,還經常組織出去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