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管仲·鮑叔牙(1 / 3)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潁上(今安徽潁上)人,後來到齊國從軍,是春秋早期齊國著名政治家,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成了春秋第一個霸主。

鮑叔牙,亦稱鮑叔,與管仲是同時代人,在他的竭力推薦下,管仲才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由於他對管仲十分了解,二人心心相印,所以兩千多年來,管鮑之交一直就是知心朋友的代名詞。

管仲相貌魁梧,精神俊爽,史稱其“博通墳典,淹貫古今。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年輕時由於家境貧困,曾經和鮑叔牙合夥經商,每到分配利潤時,他都要在應得的之外再多拿一些。鮑叔牙手下很不高興,他們對鮑叔牙說,管仲這人太貪財了。鮑叔牙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要養活全家呀。後來他們又共同在齊國擔任軍官,每遇戰陣管仲從不主動要求做前隊,撤退時卻設法走在前麵。許多人都說管仲貪生怕死,但鮑叔牙卻這樣說:“管仲不是衝鋒陷陣的勇士,而是決勝千裏的統帥!他不設法保護自己,今後怎麼實現他宏圖大誌呢?何況他還有老母親要奉養啊。”在和鮑叔牙評論時政時,二人意見常常相左,鮑叔牙卻對自己身邊的人說:“管仲現在是時運不濟,一旦有他充分施展的機會,他的決定一定是百無一失。”管仲知道這些評價後,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要給兩個弟弟選師父。管仲對鮑叔牙說:“主公沒有兒子,隻有兩個弟弟,我們分別做他們的師父,將來他們無論誰繼承大統,你我都可以相互舉薦。”當時他二人的才識已經得到了公認,於是管仲和召忽做了長公子薑糾的師父,鮑叔牙做了次公子薑小白的師父。

齊襄公在做太子時就荒淫無度,和自己的妹妹文薑有私。後來文薑嫁給了魯桓公,他們還是難舍舊情,因此齊襄公謀害了來訪的魯桓公。鮑叔牙讓小白向齊襄公勸諫,齊襄公不僅不聽,還惱羞成怒地踢了小白一腳。鮑叔牙就對管仲說:“有奇淫者必有大禍。我們不能等到禍亂發生時再打主意,現在就應該保護公子到其他國家,等待機會再圖發展。”管仲問該到什麼國家,鮑叔牙說:“大國喜怒無常,而且不一定厚待我們。不如去莒國(今山東莒縣),莒是小國,他們不敢怠慢我們,而且距齊國最近。”於是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到了莒國。

不久就發生了公孫無知弑君篡位的事件,篡位後的公孫無知派人來請管仲輔佐他,被管仲委婉地拒絕了。他對公子糾說:“這些人真是無知!刀都架在脖子上了還想連累別人!”於是帶著公子糾,逃到了公子糾母親的娘家魯國。

公孫無知篡位僅僅三個月,齊國大臣就殺了他。在重新安葬齊襄公的同時,派出專使到魯國迎接公子糾回國即位。魯莊公親自率戰車三百乘護送他們回國。管仲擔心近在咫尺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國,於是就帶著三十名騎兵火速趕往莒地。

鮑叔牙知道國內君位空虛後,立即向莒借戰車一百輛,護送公子小白回國。當星夜奔襲的管仲終於追上時,他向端坐車上的小白行禮道:“公子您這是去那兒呀?”

“去給主公奔喪。”

“凡事都有規矩,你兄長是主喪,你應該等候他的命令!”管仲咄咄逼人地說。

鮑叔牙挺身而出說道:“管夷吾你走吧,現在我們各為其主,你說這些話有用嗎?”

管仲見對方兵馬眾多,就假意退回,在掉轉馬頭的同時,驀然張弓搭箭射向小白,隻聽弦聲響時小白慘叫一聲倒在了車下。莒兵還沒來得及反應,管仲就率隊飛馬跑掉了。

其實這一箭正好射在了小白脖子上係帽子的金屬帶鉤上。急中生智的小白怕管仲再射,所以假裝中箭倒地。鮑叔牙也擔心管仲再帶兵追殺,就給小白換上常人服飾,匆忙趕回了齊國。在臨淄(齊國都城)城外,鮑叔牙自己先單車進城,他逐個拜見大夫,盛稱公子小白德才兼備。朝中大夫說公子糾馬上就要回來,我們又該怎麼安置呢?鮑叔牙說:“我們齊國禍患連連,隻有小白這樣賢能的君主才能撥亂反正。連上天也安排小白先回來了呀!魯國是大國,他們接納並幫助公子糾,今後一定對我們有過分的要求。我們現在內亂未定,怎麼能再雪上加霜呢!隻要馬上立小白為君,他們自然也就退回去了”。

公元前685年,為了盡快穩定齊國混亂的局勢,大家迎接小白進城繼位,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小白繼承大統,自然一切聽信鮑叔牙部署。麵臨管仲在魯國的幫助下,公子糾即將回到齊國的局勢,鮑叔牙立即派出使者,對魯莊公說齊國已經正式立小白為國王了,請他們就此作罷。魯莊公驕橫地說:“自古以來都是以長為尊,寡人怎麼能夠善罷甘休!”

得到這樣的回信,齊桓公問鮑叔牙該怎樣應對,鮑叔牙說:“我們必須打敗魯國,這樣才能粉碎他們動搖陛下地位的圖謀!”於是鮑叔牙輔佐齊桓公,率戰車五百乘迎戰魯軍。

管仲對魯莊公說:“小白倉促即位,國內未必安定。公子糾又是長公子,還有一定人望,我們應該趁他們軍心不穩的關鍵時機迅速進兵,隻要這一仗打勝,必然能扭轉局勢。”魯莊公生氣地說:“你不是說你親自射死了小白嗎,現在急什麼?”於是下令魯軍安營紮寨。

鮑叔牙親率大軍迅速打敗了魯軍。鮑叔牙在陣前傳出命令:“能活捉魯莊公的,封賞萬戶!”多虧魯國大將梁子假冒魯莊公,才使魯莊公逃出重圍。

齊桓公一即位就戰勝了魯國,百官無不稱賀。鮑叔牙卻對他說:“公子糾還在魯國,而且有管仲的輔佐,他們覬覦齊國王位的野心不會罷休。請讓我統帥得勝之師,直接威逼魯國,一定要迫使他們交出公子糾。”齊桓公深以為然。

鮑叔牙再次陳兵汶上,然後派大臣送信給魯莊公說:“家無二主,國無二君。桓公已經是我們名正言順的君主了。請求陛下您殺掉公子糾,並把我們的仇人管仲和召忽送回齊國。這樣的話,齊、魯就永遠是兄弟關係了。”

無可奈何的魯莊公隻得殺了公子糾,並派人來逮捕公子糾的兩個師傅。召忽悲傷地說:“做臣子的,應該為自己的主公盡忠!怎麼還能再受羈押的屈辱呢?”說完就自殺了。管仲卻揚言自己要回去為公子糾鳴冤,主動上了囚車。

當時魯國大夫施伯對魯莊公說:“臣知道管仲有非凡的才能,而且他在齊國一定有內援。這個人如果回到齊國,肯定會得到重用,今後會成為我們魯國的最大威脅。陛下應該把他留下並委以重任,有他的輔佐,我們魯國今後就可以抗衡齊國了。如果陛下你不用他,那就幹脆殺了他,把他的屍體送回齊國!”

鮑叔牙派來的使者聞知後,慌忙來見魯莊公說:“管仲射了我們大王一箭,所以一定要把他活著帶回去,我們大王要親自殺他解恨呢。如果陛下您殺了他,我們就沒辦法交差!”魯莊公隻得答應。當管仲的囚車一到齊國堂阜(今山東臨沂附近),鮑叔牙就親自把他接到了驛館,自己先回到臨淄來見齊桓公說:“微臣有兩件大事稟報:一是吊唁陛下的兄長;二是祝賀陛下得到了曠世奇才管仲!”

齊桓公憤憤地說:“管仲差一點殺了我,寡人至今還心有餘悸,我恨不得生吃了他,怎麼還能用他呢?”

“當時管仲也是忠於自己的主公,他並不是仇恨陛下。如果陛下您重用他,他一定能使陛下您雄霸天下。”

“寡人就聽你的,可以赦免他死罪!”齊桓公勉強答應不殺管仲。

國事稍定,齊桓公就要拜鮑叔牙為相國,鮑叔牙說:“陛下您認為我小心謹慎、循禮守法、忠於國事,這不過是做臣子的基本素質,並不是能治理國家的能力。擔當相國重任,還必須要能夠協調百官、統領百姓、安撫四夷,使國家像泰山一樣安穩,使主公沒有內外憂患。我絕對沒有這樣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