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趙盾(1 / 3)

趙盾,春秋時期晉國上卿,因諡號為宣孟,故稱其為趙宣子,亦稱趙孟。出生年不詳,大約死於公元前601年。在春秋時期尤其是晉國公族和卿士之間的爭鬥中,趙家經曆了輝煌,又幾乎被滅族,流傳千古的趙氏孤兒的故事,就發生在趙盾死後不久。

約公元前655年,因驪姬之亂趙盾的父親趙衰追隨公子重耳流亡到了狄國。狄主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重耳和趙衰,趙盾就出生在狄國。約公元前644年,趙衰他們離開了狄國,趙盾的母親叔媯帶著不滿十歲的趙盾留在了狄國。直至公元前636年,已經手握晉國大權的趙衰,才在原配妻子——晉文公的女兒趙姬的一再懇求下,從狄國接回了趙盾母子。不僅如此,趙姬見到年輕能幹的趙盾後,還堅持要求趙衰立趙盾為嫡子,讓自己生的三個兒子處於從屬地位。

約公元前622年,趙衰和先且居等重要人物相繼去世,不久晉襄公在太傅陽處父(趙盾家臣)的建議下,用時任中軍副帥的趙盾,取代了不甚稱職的狐射姑,就任了中軍元帥的職務。從此年僅三十左右的趙盾就成了晉國執政。當年八月晉襄公就去世了,臨終前晉襄公對趙盾他們囑托道:“你們要好好輔佐年幼的太子夷皋,一定要保持我們晉國的霸業……”

晉襄公一死,趙盾對大臣們說:“現在正是我們晉國多事之秋,秦國和狄國又和我們為敵,我們不應該立一個年幼的君主。還是從秦國接回年長又能幹的公子雍,這樣還可以化解我們和秦國因崤山之戰結下的仇怨。”狐射姑等大臣提出了不同意見,但趙盾沒有采納,於是派下軍元帥先蔑去秦國報喪,並迎請公子雍。

惱怒的狐射姑私下派人去陳國迎接公子樂,故意給趙盾在國君繼承問題上製造麻煩。趙盾得知消息後,派自己的家臣公孫杵臼在路上殺了公子樂。狐射姑更加憤恨,於是讓自己的弟弟狐鞠居,暗殺了陽處父。後來趙盾當著百官的麵,以暗殺大臣的罪名,當眾逮捕了狐鞠居,並由司法官名正言順地斬了他。狐射姑怕下一步自己會遭殃,於是當天就投奔狄國去了,趙盾知道後派人把狐射姑的妻小和家產完整地送到了狄國。

到了當年十月,趙盾率領百官把晉襄公安葬在了曲沃。在送葬的路上,襄公夫人穆姬抱著太子夷皋哭著對趙盾說:“先君有什麼罪?他立下的繼承人又有什麼罪?你現在卻撇開眼前的太子,到遠處去迎接別人!”趙盾無奈地回答道:“這是國家大事,並不是我有什麼私心!”

從曲沃回來,穆姬每天早晨都抱著太子到朝堂大哭,同時也對朝臣不斷地說:“這可是先君的嫡子呀,你們就忍心拋棄嗎?”

散朝後,穆姬又到趙盾的府上來懇求趙盾立太子為君。她說道:“先君臨終時可是把他托付給你的呀,現在你怎麼能這樣做呢?你如果不立太子為君,那麼我們母子隻有去為先君陪葬了!”說完就放聲痛哭。

絳城的老百姓知到後,都十分同情穆姬母子,無不怨恨趙盾。趙盾知道國人怨恨自己,當然十分恐慌,就和大臣們商量後,馬上立隻有七歲的太子夷皋為君,這就是晉靈公。這場關於國君繼承的波折,既拉開了大夫之間爭鬥的序幕,也為今後趙氏的滅門之災埋下了禍根。

此時,公子雍在秦國大軍的護送下,已經到了晉國地界,趙盾不得不親自率大軍迎敵了。晉軍連夜襲擊了秦軍,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基本勝利,但先蔑卻再也不願意回晉國了,趙盾依然派人給他們送去了家小和財產。

和秦國的仗算勝利了,但是上軍元帥萁鄭父,下軍副帥先都等五個大臣聯合圖謀政變,他們謀殺了一直支持趙盾的大臣先克。然而還沒等他們采取進一步行動,就被趙盾設計悉數抓獲,並一一斬首了。晉國一天失去了五位大臣,朝野無不畏懼趙盾的威嚴。當時流亡在外的狐射姑對朋友說:“趙衰就像冬天的太陽,而趙盾卻是夏天的太陽。冬天的太陽使人依賴,夏天的太陽讓人畏懼!”

趙盾在執政初期,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據曆史記載,他“製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他頒布法令,使賞罰量刑有了明確的標準;監督緝拿逃犯,穩定社會秩序;選賢任能,罷免平庸無能的官吏。從晉靈公即位到靈公十三年間,趙盾開創了大夫代表諸侯會盟的先例,他先後主盟征戰,曾使齊、宋、衛、鄭、曹、許、陳等諸侯臣服,也曾先後幾次打敗秦國,使秦國不敢東進,也遏製了楚國向北發展的趨勢。然而晉靈公成人後,晉國國勢就每況愈下,到了公元前597年,楚國大敗晉國,三年後楚國成就了霸業,晉國自晉文公開創的霸業就此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