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真的懂得健康嗎?(1 / 1)

有人說,生命像一朵花,花開總有花落時。花好不常開。

人的生命有多長?誰也不知道。醫生隻能測量肉體健康的程度,卻難預言生命的長度。

人生而老,老而病,病而死。這“生、老、病、死”乃大自然的規律。不論達官顯赫,不論平民百姓,不論七尺大漢,不論纖纖女子,自古以來,有誰能逃脫這條鐵的規律。生命的過程或長或短,終歸要“質本潔來還潔去”。有人說,珍惜健康吧,人生隻在呼吸間。

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

世上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由健康來嗬護的。從生命誕之日起,它就注定要麵對一個萬象紛呈的世界。滾滾紅塵中,難免有塵埃、細菌和喧囂。生命也會被雨淋、被霜打。生命隻有一次,我們必須善待它。

叔本華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實甚過任何其他幸福,我們可以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在現實生活中,人本身擁有什麼?隻擁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金錢、地位、權力……全都是身外之物,隻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擁有並享用這些身外之物。可以說,健康是人的幸福最重要的成份。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賴健康的身心。

什麼是健康?有人說,我不殘廢,不生病就是健康。

有人這樣描述健康:健康就是它在的時候,你我都毫無感覺,沒有體會,也沒去想它,你我平時不重視它,也不關心它,隻覺得它可有可無,甚至根本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似乎健康兩字原來與你是沒有關係的。因為你那時精力充沛、鬥誌昂揚,你有的是力量,有的是信心和希望,你不知道健康會和你有多麼大的關係,因此你總是把它很隨意很輕率地拋在不知什麼地方。

比如,人若胃痛了,才知道自己是有胃的,若心髒跳得異常了,才知道自己是有心髒的……,這樣的戲言說得自有它一番道理。細想起來,確實如此。沒病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想像病是怎麼回事,誰也不會去感受那心髒那胃是個什麼東西。若真去感受,那不是自找罪麼。

這就是健康。健康就是你一旦失去它的時候,你才知道它曾是存在著。你才知道本來是應該珍惜它的,你才明白過去對健康實在是沒心沒肺,你才想到健康原來和你竟是那麼的不可分離。健康哪怕離你一會兒,你就會有很多很深的體驗;健康如果永遠地離你而去,你也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沒有意義的。都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你想原來健康有著如此大的力量呀!

什麼是健康:“五快”與“三良”

平常人們對健康的看法就是:隻要身體沒有疾病就是健康。就是說,在身體上找不到病變的依據就是健康。但是,在探索人類健康的奧秘中,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認識到人是一個身體與心理完整的統一體。因此,健康就應該不隻是在身體上沒有疾病,而且還應該在心理上沒有異常。

對於“健康”,1946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經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健康,不是單純地指身體無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體的、精神的和社會的各方麵都包含在內,亦即是指一個完整的狀態”。近幾年,世界衛生組織又將健康定義為:“健康應是在精神上、身體上以及社會上保持健全的狀態”,在這三個健全的狀態中,兩個是心理和行為方麵的,因此,健康的內涵和外延都擴大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健康應該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三個方麵。

如何來衡量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呢?世界衛生組織又具體地提出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即用“五快”來衡量機體的健康狀況,用“三良”來衡量心理的健康狀況。所謂“五快”,包括食得快、說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吃得快。進食時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飯。說明內髒功能正常。

說得快。語言表達正確,說話流利。說明頭腦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動靈敏,說明精力充沛,身體狀態良好。

睡得快。一旦有睡意,上床後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後精神飽滿,頭腦清醒。說明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抑製功能協調,且內髒無病理信息於擾。

便得快。一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覺良好。說明胃腸腎功能良好。

所謂“三良”,包括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個性。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誌堅強,感情豐富,胸懷坦蕩,豁達樂觀。

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應付複雜環境,對事物的變遷保持良好的情緒,有知足感。

良好的人際關係。待人寬厚,珍視友情,助人為樂,與人為善,與他人的關係良好。不吹毛求疵,不過分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