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

心力同誌:

你12月5日給我的信早已收到。我先是感冒,後來又去香港,12月21日才回來,略事清整,將積存下的信件逐一回複。

這幾個月你查閱了20世紀關於荀學研究的著作,看來是很有收獲的。你把博士論文放在這個“點”上是可行的。你在信上提出兩種寫法,一是根據《古史辨》第四冊中的總結去寫。正如你信上所說,可是依據這種架構,結合社會史的特色不好體現。我意不取這樣的寫法,不受《古史辨》的影響,由自己去開拓。因此我比較讚成你取第二種寫法。不過,關於“時期”的劃分也不要過於嚴謹,第二、第三時期如何劃分,你再研究;如果不好分為第二、第三時期,將它們合並亦未嚐不可。學術研究最好不用“轉型期”這樣的詞,另外想一個恰當的概括。馬克思主義對荀學的研究,在20世紀成績斐然,有很大進展,是要著重寫一寫的。

你再想想還有什麼困難。在具體寫作過程中還會遇到新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這樣,你的論文題目基本上定下來;寫法采取你所說的第二種辦法。到下一步就要整理資料、醞釀論點了。你準備得比較快,會把論文寫好的。?此即祝

近好

張豈之

2002.12.25.

第二封

江心力同誌:

由於你把我的地址寫錯了,致使你的論文稿第四部分轉送到我手,距離你寄出已經十多天了。

你寫的《20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目錄,似乎不夠仔細,掉字、錯字不少。“前期”需有一個範圍。

關於外廬先生對荀子的研究,寫得不錯,但請將“先生”一詞刪去,在論文中一律不稱先生。

《20世紀前期荀學研究的回顧》不必放在書尾,可作為“導論”,放在正文開始之前。

現在你要在“導論”上下些工夫,“導論”的提綱是:

導論

一、為什麼選“20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作為博士論文題。

二、20世紀前期荀學研究的三個階段要概括,指出三個階段的特點來。特點是什麼?請你自己去概括,去總結。

三、研究此問題得到的啟示。

這三個部分作為導論,你在答辯會上就講這三個問題,不過,寫成文字大約需要1-2萬字才能講清楚,但你在答辯會上講,最多20分鍾,需要在此稿的基礎上提煉出一份5000字以內的報告稿。因為你平時比較木訥,事先不準備不行。

現在你應集中精力在四月中旬以前寫出“導論”來。稿成,請寄我,或請劉薇同誌寄我,不要發生差錯。

我和你聯係不上,我覺得,在論文的最後階段你應當在西大,聯係起來方便。

此祝近好

張豈之

2004.3.20.

第三封

心力:

你的來信已經收到。《序》已起草,寄上,請你打印一下。似可寄西大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謝陽舉同誌一份,請他交博士生們一閱。文內提到你的論文曾請彭林教授審閱,還有哪幾位?我記不清了,請你想一下,將名字補上。

關於“墨學”你想的幾個問題很好,就照這幾個問題去寫,是學術性專著中的一部分,不必考慮通俗化問題,該引的資料還是要引上。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請按時將稿子寄交方光華同誌。

我的事較多,也較忙,身體大致還好。收到你的信恰好是一個會議剛剛結束,有些“空檔”的時候。今天星期六,上午寫了《序》,字句一定要梳理成規範性的現代漢語。

祝好

張豈之

2004.11.7.立冬日

附:《20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序

張豈之

江心力的博士論文《20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即將出版,他說我對他寫作此書了解得比較深切,希望我能為這本書寫個序。心力撰寫博士論文的整個過程,從選題到搜集資料到草擬提綱,再到寫出初稿以至最後定稿,我雖然不敢說有“深切”了解,但還是可以說知曉得比較多。現在將其中的一些情況寫出來,也許會有助於讀者朋友們對此書的了解。

江心力同誌於2001年至2004年在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由我擔任指導教師。他原在山東聊城師範學院曆史係(現改名為聊城大學曆史文化學院)任教(為本科生講授中國古代史),為人淳樸,治學上嚴謹求實。到二年級中期,他完成了所有課程學分,需要確定博士論文題目。其時我和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幾位同誌正在研究20世紀中國思想史。我想心力最好在這個大範圍內選題,以便與我的研究結合起來。我又想,博士論文的寫作是使博士生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基本訓練,在選題上應當具有相當的難度;同時論文也需要有可衡量其質量的“參數”,例如資料的搜集和解析情況,論點的闡釋和論述情況,是否具有一定的獨立自得的見解等,都要有其可衡量的“度”,使人能把握得住,而不是泛泛而論,無的放矢;不是隨意拚湊、引證中外學者的話;更不是故作高深,寫出中國學人讀不懂的文章來。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博士生一次重要的堅持實事求是的學風訓練,是衡量其能否達到博士標準的重要尺度。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和心力多次商量,才確定其博士論文以《20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