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 杜陵遺址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在西安市城市建設中,杜陵保護區是遺址保護用地和城市綠地係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了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四化”建設理念,雁塔區結合杜陵區域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萬畝生態林建設,已經使該保護區域由傳統農作物種植業轉向為都市森林。但是,由於前期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各企業、各農戶各自為政,雖然已經實現了區域生態化建設目標,但由於林種樹木配置不合理,遺址生態旅遊產業開發深度、目標等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區域產業不能協調發展。目前主要產業與存在問題如下:

森林產業:樹種林木樹種主要包括銀杏、楊樹、果林等經濟林樹種和生態林樹種。目前葡萄觀賞采摘體驗休閑性觀光旅遊項目初建成效,前景看好。

餐飲業:主要以烤肉、“農家樂”經營為主。但由於品位低俗,無特色,目前經營狀況很不景氣。

養殖業:主要開展鹿園養鹿、賣鹿茸、鹿肉餐飲等一體化經營項目和魚池養殖、垂釣、餐飲等一體化項目。

盆景觀賞與租用業:在建設初期。

從整體看,森林產業在體現陵園整體風貌方麵,其景觀與陵園曆史環境風貌關聯性不強,甚至在有些關鍵區域,林木樹種的配置與景觀要求和遊人旅遊心理要求很不匹配,而且產業鏈不長;產業空間布局與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檔次有待升級,產業發展可持續性嚴重受阻;產業組織經營活動中體現的漢代風情行為很不明顯;產業發展的公共基礎設施環境亟待改善;政府、企業、農戶之間的關係不協調,多數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不高;政府在組織運營管理方麵的政策和運營管理方式有待完善。

9.4.2 產業發展與組織優化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1.指導思想與目標

依托西安是國內外主要旅遊目的地城市形象和萬畝都市森林大背景,從陵區曆史文化空間格局現狀、遊人時間優化安排和休閑品位升級、產業市場前景景氣等多角度考慮,合理布局產業網絡體係,建立科學的產業組織運營製度,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關係,調動多方力量投資經營萬畝生態林、遺址旅遊產業開發和文物遺址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實現杜陵保護區內遺址保護、遺址區資源的開發與區域經濟增長、綠色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2.基本原則

杜陵區產業發展與組織優化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保護與利用和諧發展原則。杜陵區產業發展與組織優化既要注重杜陵的可持續保護,還要兼顧保護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產業空間布局優化原則。杜陵保護區產業結構的空間布局應該以有利於保護和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為前提,從區域整體出發,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實現保護區係統文物、景觀、生態、經濟和社會文化效益的整體協調優化。

3.突出漢帝陵文化主題的產業集群原則。杜陵保護區產業產品及其生產經營活動行為均要展示漢代風俗文化特色,而且其展示風格和內容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其特色體現不僅要考慮漢代文化展示風貌在西安區域的整體布局定位,而且還要以區域曆史背景為依托,考慮在杜陵保護區內的整體布局定位;同時無論是在整體還是在局部方麵,都要體現產業集群特色。

4.高中低檔品位有機結合原則。在杜陵保護區產業定位和產品及服務選擇上,要以中高檔品位為主,進行高中低檔品位產品和服務的適當搭配,以適應不同目的遊人的休閑娛樂需求。

5.以人為本原則。杜陵保護區的產業網絡體係布局應該以調動遊人連續參與休閑娛樂興趣的積極性為根本,在組織運營製度上應該以調動企業和農戶積極可持續參與為根本。

6.產業價值鏈拓展效應原則。從產業之間帶動作用的角度來看,主導產業須有較長的產業延伸鏈。杜陵遺址文化旅遊即具有這樣的屬性。

9.4.3 產業集群網絡體係建設規劃

1.產業類型及功能定位

杜陵保護區的產業類型包括遺址觀賞產業、森林產業、休閑體驗旅遊產業和相關產業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