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學為文章,先謀親友評裁(1 / 1)

原文

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後出手;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執筆為文者,何可勝言。然至於宏麗精華,不過數十篇耳。但使不失體裁。辭意可觀,便稱才士;要須動俗蓋世,亦俟河之清乎!

——顏之推《顏氏家訓》

白話

學習寫文章,應先找親友征求意見,經過他們的批評鑒別,知道可以在社會上傳播了,然後才脫稿;千萬不要由著性子自作主張,以免被別人恥笑。自古以來執筆寫文章的人多的說不清,,但說得上宏大精美的,不過幾十篇而已。隻要使文章不脫離它應有的結構規範,表詞達意還說得過去,就可稱為才士了。一定要使文章驚豔絕俗,隻怕要等到黃河的水變清吧!

家訓史話

白居易唐朝著名的詩人,也是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居易作《新樂府》,惟恐讀者不明白他的詩意,在詩題之下,還要摹仿《毛詩》,加上一個小序。例如詩題《杜陵叟》下麵有一句小序:“傷農夫之困也。”盡管他的詩已經夠明白淺顯,他還是不憚煩地要在詩題上表現清楚。

白居易為了使廣大的讀者對他的詩歌容易看懂、聽懂,容易記誦,擴大詩歌的政治影響,便努力使自己的詩歌語言口語化。在遣詞造句, 或者加工修改時,力求淺切平易。“老嫗都解”,宮野鹹宜,可謂詩人的苦心所在。

白居易一生作詩很多,其諷喻詩語言通俗易懂,老少見喜,利於流行,用今天的話說,文學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白居易做到了,而且以等身的作品給於了很好的詮釋。

古訓今鑒

顏之推這則家訓有兩層意思,先是教導子孫文章寫成先給親友過目,檢查訂正,不可任性妄為。第二層就說,寫文章合乎規範,能正確表達意思就可以了,刻意追求驚世駭俗是不可取的。

今天我們做學問做事情,應有一個嚴肅認真的態度,注意聽取來自各方麵的意見,不要出現錯誤。同樣,有限的生命裏,我們要統籌把握,思考有沒有必要在一件事上追求完美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