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蜂產品協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主辦並由北京世界華人文化院承辦的“蜜蜂讚”全國征文,自2010年3月28日起至6月28日止,短短三個月,來稿量多達2000餘篇(首)。餘作為此次征文“評委會”的秘書長,雖未對全部應征稿件逐一遊覽,但卻對初評小組認為均可“入圍”的數百篇(首)作品一一捧讀。這些作品按文學體裁可分為“紀實文學”、“散文”和“詩歌”(因歌詞少故將其歸為詩歌類),讀後一個強烈的衝擊和突出的感受,即:真誠二字!真誠而高亢,高亢而壯美,壯美而崇高,崇高而甜蜜。
一
首先說這次征文中的紀實類作品。由於征文對字數的規定,這些紀實類文學作品長則不過5000字,短則2000字左右,可以統稱是紀實文學的“袖珍”之作。紀實文學,寫人記事,曆史鉤沉,壯景抒情,倘若十幾萬字或幾十萬字,篇幅容量大,作家可以放開手腳,揚鞭策馬,將作品主人公的身世和人生曆程以及所處的社會背景,架構成若幹章節,揮揮灑灑,縱橫捭闔,跌宕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這次應征“蜜蜂讚”的紀實文學作品卻不能恣意地鋪排。不僅要做到張弛有度,而且又要具備審美品格。如獲得一等獎的《白龍潭的荊條花——北京的“蜂司令”和他的“兵”》,作者周鶴,雖年屆耄耋並且是著名的軍旅老詩人,由於其參加了“世華院”組織的在京郊養蜂基地采風,親眼目睹了蜜蜂為大棚西瓜授粉等場景,覺得蜜蜂這個可愛的小昆蟲對人類和社會的貢獻太大了,便觸發了創作的欲望。於是,他不顧年事已高,自報奮勇地采寫為振興首都的養蜂事業做出驕人業績的北京市蜂業公司總經理劉進祖。經四易其稿,寫出了這篇既精煉又具詩情畫意的作品。
同樣,獲得一等獎的《“蜂語人生”析》一文,其作者過去撰寫的紀實文學作品屢獲殊榮。可是,由於曾遭遇過“硬傷”,故在其《綠色暢想》報告文學集的自序中表示要“金盆洗手”。然而,由於其近兩年幾次接觸陝西老蜂農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楊萬鎖,生發了對蜜蜂及蜂產業的深刻認知和鍾情,故自知“食言”地撰寫了這篇紀實文學作品《“蜂語人生”析》。這篇作品,誠如獲獎評語曰:“作者通過主人公辦公室懸掛的寫有‘蜂語人生’的書法橫幅為切入點,畫龍點睛地描繪了中國社會轉型期間一位‘外儒內法’式叛逆性格的民營企業家的發跡脈絡與心理路程,對‘蜂語’與‘風雨’以人生為注腳,做了水乳交融的析理與刻畫。集情、景、勢於一文,寓人、事、理於一體,當屬文美、義深的佳作。”
除以上兩篇占征文一等獎三分之二份額的作品外,還有獲得二等獎的由陳林春撰寫的《我屬蜜蜂》。作者以見證人的身份,平實而動情地述說出身於三代養蜂人家的年輕漂亮姑娘肖密鳳,為了卻父親“燕子河邊誰屬蜂”的期盼,從小立誌,繼承父業,為尋找蜜源,居然掉下懸崖險些喪命。她在南京大學經濟管理係畢業後,麵對地處大別山區的燕子河,向父親的在天之靈說:“您的女兒永遠是屬蜜蜂的!”並立下誓言:“人與蜜蜂魂魄共,人在蜂在蜜永在!”便在南京市開辦了燕子河蜂蜜製品公司,並且越辦越紅火,造福鄉裏。該作品結構嚴謹,敘事精煉,樸實真切,彌漫著濃鬱的文學性,頗為感人。
還有獲得二等獎的弦子撰寫的《蜜成又帶百花香——工蜂讚》,作者以工蜂無私、勤勞、奉獻、執著為高尚楷模,杜鵑滴血般地深情緬懷已經作古的小學女老師——陳真怡。作者在詩化的追憶中,有當年因自己幼稚而對陳老師的誤解的不盡懺悔,有對陳老師曾患嚴重胃病而強忍病痛堅持給他們上課的真情讚美,還有作者幾十年後的一個清明節在墓地中麵對陳老師的墓碑潸然淚下的女兒般的深摯傾述,表達了一種特有的感情。從而詮釋了“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帶百花香”的要意,展現了散文的價值理念和藝術指向。
此外,還有獲得優秀作品獎的李月琴寫的《爹爹養蜂記》,姚君英的《詮釋》,許楓的《蜂箱上的女孩》等,或以人物栩栩如生見長,或以語言生動活潑顯工,或以文筆樸實無華脫俗。可以說,這些紀實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不是什麼“大人物”,但正是這些被真誠謳歌的眾多“小人物”剪輯成一部《英雄譜》。
不久前,餘在報刊看到一位評論界“大腕”將紀實文學(或指報告文學)稱之為亞文學,並表現出一種不屑。一方麵是因為有些作家在撰寫這類作品中,依靠拚材料,事無巨細,麵麵俱到,縱橫羅列,“碼”成文稿,故顯得粗製爛造,缺乏文學性:另一方麵也說明這位評論家對紀實文學(或指報告文學)的無知與褻瀆。其實,真正好的紀實文學,應該與所謂“純文學”比肩,而且寫起來難度更大,因為不能任意虛構,要受到真人真事的嚴格限製。這次征文中不少紀實文學作品,既不失春秋筆法以及厚重的知識積澱,又具有文學的深厚功力,融知識性、信息量、理性思考於一體,並注重文學性的把握與開掘,顯示出紀實文學獨特的文學屬性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