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誌沂再次奉命赴廬州任,路經陝、豫交界的潼關,頓然想起這處要塞,正是明末兵部尚書孫傳庭(代州人)被李自成義軍打敗殉難的地方。登上殘破的關城,西望奇峰插天的太華,北顧鄉關飛來的鴻雁,不勝淒惘之至:
半生無夢到侯王,癡願終成不自量。
四海幾人安壟畝,一身容汝老耕桑。
天邊雲樹牽歸興,日下交親斷報章。
薄暮登樓望鄉國,朔風吹雁作斜行。
——《潼關旅望》
潼關驛住了一宿,過函穀關,遁原路進入秦嶺山區。秦嶺即東西向橫亙的崤山,地屬河南省。十月的山區,氣候變化無常,初為蒙蒙細雨,倏忽又飄起鵝毛大雪,妝點關山,蔚為壯觀,禁不住詩情湧動,吟成《秦嶺遇雪》:
危途緣峭壁,盤屈僅如帶。
其下千仞淵,坡陀傾向外。
我來值新霽,雨具未夙戒。
淅瀝初牛毛,翩俄鳥毳。
計日方深秋,寒凜籲可怪。
天時疑舛互,地氣尤狡獪。
突兀層冰中,飛流倏澎湃。
方行泥淖途,頓入晶玉界。
連峰混太虛,積氣迷大塊。
翻驚跬步間,便與溟渤會。
奔雲赴高巔,線路遭塞兌。
我馬悚不前,鞭之頻卻退。
荊榛密糾結,十步八九礙。
不辨石與冰,喧呼雜磕。
情知下有地,墜死屍骨在。
魂搖難自持,力盡不敢懈。
顛狂昌黎哭,傴僂元章拜。
從行三四人,咫尺迷晤對。
延緣見村舍,驚喜聞謦。
父老為我言,山中苦陰晦。
旱年八九月,晴日時一曬。
平原偶輕陰,茲地仍。
雨雪之所居,人自入其內。
山民習已慣,客子甚矣憊。
疾走下林麓,晴郊曆如繪。
簡視童仆存,始知身有卮。
丈夫誌許國,頂踵非所愛。
要當親矢石,未忍葬溝澮。
茲遊甚奇絕,吾意不可再。
挑燈改新詩,醉語聊一快。
這首長詩,曲盡自然之妙有,宛如一幅風景畫。細細品味,好像不是為景而寫,實乃借題發揮,暗喻了自己所走過的這段坎坷路。平淡之句,蘊含著機鋒理趣,別開生麵,讀罷猶有餘韻。
路上他不住地在想,理應做廬州太守就是了,何故鬼迷了心竅隨軍西征,《有感用都中與少鶴、霞舉唱和韻》詩謂:
平生重然諾,未敢許人死。
魯連非有術,胡為久居此。
出都逾一年,聞見彌譎詭。
有術事公卿,無顏對妻子。
灼知官九遷,不若仕三已。
民間萬疾痛,旦夕望申理。
寧知九重上,所見唯奏紙。
誰能舍所學,與公為怒喜。
鄒忌盛賓客,徐公失其美。
政恐難自堪,朝來明鏡裏。
勝保身敗名裂,各省大員彈劾的那些罪責,是否摻了水分?另當別論;馮誌沂與之相處半年,對其獲罪不無扼腕之痛。旅途中他讀史有感,賦作《詠史》,點出三個曆史名將的故事。
其一,“王翦求秦宅”。說的是戰國時期的秦將王翦,頗得秦皇的倚重,曾率軍平趙、燕、薊等地。有一次,率大軍伐楚,出征之日,秦皇親自到灞上送行。臨行前,王翦請求賞賜田宅,秦皇說:將軍很快就要出征,為什麼還擔憂生活的貧窮呢?翦說:臣身為大王的將軍,立下汗馬功勞,卻始終沒有封侯,所以趁大王委以重任的機會,請大王賞賜田宅,作為子孫日後生活的依憑。秦王聽了不由得放聲大笑。